秋分话养生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此时燥气盛行,人体易受温燥或凉燥侵袭,引发多种“秋燥”不适。秋分养生应顺应天时,从饮食、起居、防寒等多方面综合调养,增强体质,为入冬做好充分准备。

衣:灵活穿衣,莫出大汗

秋分时节,早晚温差显著增大,晨起微凉,午后却仍可能令人烦热,这正是“秋老虎”在作祟。因此在衣着方面,市民朋友应遵循“不令过热、不使过寒”的原则,以免人体腠理开泄,外邪乘虚而入。

建议市民采用“分层着装法”,方便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外层可选择具有防风或轻度防水功能的外套,内层则以吸湿、透气性良好的天然材质为佳,如纯棉、亚麻或功能性速干面料。这样既能防止在户外活动中因出汗而受凉,也可在回到室内后及时调整,避免积热生燥。秋分时节也要特别注意颈、背、腹及足部等关键部位的保暖。体弱多病者、老年人及儿童尤其不宜盲目追求“秋冻”,而应重视适时添衣,维持身体温度的恒定,预防呼吸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食:润燥为先,少辛多酸

秋分时节燥气当令,易耗伤人体津液,引发口鼻干燥、咽喉干痛、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中医强调“肺主秋”,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故秋季养生应以润肺生津、滋阴防燥为重点,同时兼顾健脾益胃,以增强运化功能。

建议市民饮食上遵循“滋阴润燥”的原则。推荐食用梨(冰糖蒸梨效果更佳)、银耳、百合、芝麻、杏仁、蜂蜜、白萝卜、甘蔗、荸荠等,这些食物能有效滋阴润燥,缓解各类秋燥的症状。也可用石斛、麦冬、玉竹等泡水代茶,辅助润燥。另外需注意“少辛多酸”。辛味食材(如辣椒、生姜、大蒜)性散助燥,易伤津液,应减少摄入,并避免烧烤油炸类烹饪。而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石榴、柑橘)可收敛肺气、刺激津液分泌,符合”秋收”的养生规律。

住:早卧早起,润养环境

秋分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市民作息应顺应时节变化,“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展和阳气的升发。适度的午休也能有效缓解秋乏,保持下午精力充沛。

居处环境于养生尤为重要。“秋老虎”天气,室内易闷热干燥。故调节居住环境之湿度与温度,至关重要。内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低则可置水盆于室内或使用加湿器。午后气温偏高时,可开窗通风,但避免风口直吹。夜间气温下降,应及时关窗,以免受凉。室内可放置绿植如吊兰等,既能调节湿度,又可净化空气。

行:动静相宜,敛神养志

秋高气爽,此时是开展户外运动、陶冶情操的大好时机。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但秋季运动需遵循“不宜过汗、不宜过激”的原则,以防津液耗伤、阳气外泄。

推荐选择较为平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时间以早晚为宜,应避开日中气温仍高的“秋老虎”时段。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应立即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并酌情增减衣物,切忌大汗淋漓时吹风受凉,否则易引发感冒。

养生药膳

黄精润眠饮

1 料包信息

黄精、百合、莲子(去芯)、砂仁

2 功效特点

养阴润燥、宁心安神

黄精养阴润肺、补脾益气,百合养阴、润燥、安神,莲子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砂仁化湿行气。

四者契合“养阴润燥、宁心安神” 的秋分养生原则。

3 推荐搭配

搭配食材:

龙眼肉 9g、鸽子1只、山药200g、生姜 2 片、盐少许

制作步骤:

鸽子洗净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去血沫后沥干;砂锅中加入鸽子肉及适量水、料包和龙眼肉煮30分钟;再加入山药小火煮1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可加少许枸杞点缀)。

功效特点:

料包(黄精、百合、莲子、砂仁)养阴润燥、宁心安神,搭配龙眼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鸽子补气血、滋肝肾,山药健脾益肾,全膳共奏养阴安神、健脾益肾、润燥之效。

4 食用禁忌

适宜人群:

适合秋分时节因燥邪伤阴出现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脾胃运化较弱者;以及阴虚体质、需滋阴安神调理人群。

禁忌人群:

1. 湿热偏重,口苦口臭、苔黄厚腻和小便黄赤者慎用;

2.外感初起状态,如有感冒发热症状者慎用;

3.孕期、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慎用;

4.对料包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服务号

订阅号

视频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养生   秋分   津液   滋阴   时节   砂仁   秋老虎   湿度   阳气   鸽子   山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