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头条文章:一位妈妈动手打了孩子,却又后悔不已,发文反省。深有感触:
伸手打孩子,递出去的常是我们急切的“管教”念头(这个念头只是你自己的意识,你却忽略了孩子当时的处境、环境和意境),以为打下去能换回一个“听话”的结果。可那悬在半空的手,收回时真正攥紧的又是什么?
——是孩子蜷缩身躯的恐惧,是瞪大双眼的惶惑,是心扉悄然闭锁的寒凉。纵使孩子真有错处,那巴掌也只会在幼小心灵投下浓重阴影:暴力的种子一旦种下,不是生长为逆反的尖刺,便是内化为深埋的怯懦。
体罚会给孩子心灵留下的持久、难以磨灭的创伤(心理伤痕),比身体伤痕更深远。
孩子稚嫩如花,花茎不堪折!!管教之道,不在掌心发落,而在口中耐心引导、以身作则,更在于克制住一时之火,用包容去理解。这些才是真正能滋养孩子灵魂的甘泉。
试问每一个曾经打过孩子的家长,你是否为你曾经的那一巴掌而后悔不已?
请收住挥动的手掌吧——别让爱变成了孩子需要躲避的巴掌,别让恐惧取代了信任,遮没了他们心中本该明媚的阳光。
动手打孩子,伸出去的是管教,收回来的是恐惧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