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七亿多人在用的东西,却是隐藏的“数字特工”!
7月30日,国安部曝光惊人间谍案。
那看似平常的共享充电宝,竟成了境外间谍窃取信息的秘密武器。
这些遍布商场、餐厅的小东西,怎么就成了泄密源头?
现在大家都是机不离手,出门在外共享充电宝堪称“救命稻草”。
当手机电量告急,焦虑感瞬间拉满。
此时能扫码借到一个充电宝,简直像在沙漠中遇见绿洲。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共享充电宝使用人数预计飙升到7.55亿人。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便捷的服务背后,竟隐藏着巨大危机。
国安部调查发现,个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或别有用心之人。
利用共享充电宝在生产、销售和投放环节的安全漏洞,在设备内部加装微型计算机芯片。
用这种被改造的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它就开始工作了。
充电的同时,建立隐蔽的数据通道。
短短几分钟内,就能把你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视频、社交账号甚至支付信息等重要数据全部窃取。
还有更可怕的,他们在充电宝中预置间谍软件或木马病毒。
使用之后这些“电子寄生虫”,便悄然潜入手机系统。
即便你不用了,它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在后台偷偷运行。
偷取你的聊天记录、位置信息,甚至远程打开你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
这些手段非常隐蔽,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只有专业设备才能查到异常。
这绝不是在吓唬大家,这几年私密照片、聊天记录被恶意公开的新闻屡见不鲜。
之前就有网友称,出去玩的时候手机没电了,便在商场借了共享充电宝。
之后的几天,频繁收到陌生信息,有些联系人还表示收到了他发的奇怪请求。
刚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几天后。
他才发觉自己的手机可能被那个共享充电宝植入了病毒,隐私已经泄露得一干二净。
这绝不是个例,共享充电宝已然成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隐私泄露了又能怎么样呢?
这么想是大错特错!
也许有人会疑惑,窃取个人的私密照片、视频、通讯录等信息,对间谍来说有什么用呢?
千万别小瞧这些看似零散的数据。
可不只是个人隐私这么简单,往大了说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比如说你的位置记录、消费习惯等信息,被AI一分析就能猜出你的职业、收入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境外间谍掌握,他们就能对你进行精准“画像”。
甚至可能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数据,获取到关于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情报。
这些间谍的套路堪称“心理战”。
他们利用用户的“电量焦虑”,在充电时弹出“是否信任此设备”的提示。
绝大多数人因急于充电,会下意识点击“信任”,相当于亲手为间谍打开系统权限。
即便拔掉充电宝后程序仍在后台默默运行,悄无声息地将机密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输出去。
一个小小的充电宝,就这样成为了刺向国家关键信息安全的“暗箭”。
这些被窃取的数据,一旦落入间谍之手,就可能被用于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从商业机密到关键技术,从民生信息到国防动态。
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泄露,都可能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防范呢?
共享充电宝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藏着隐私安全的坑,我们千万不能大意。
用共享充电宝的时候,得多留个心眼。
手机要是跳出“是否信任此设备”的提示,千万别想都不想就点“是”。
用之前仔细看看充电宝的外观,有没有摔坏、多出来的孔,或者像是被人动过手脚的痕迹。
真要是看着不对劲,就别用了,赶紧告诉运营这个充电宝的平台。
另外,尽量挑那些正规牌子、大家信得过的共享充电宝,这样风险也能小点儿。
平时用手机,隐私设置也得跟上。
那些不用的权限,像摄像头、麦克风、文件管理什么的都关了,用到的时候再打开。
别随便连不知道哪儿来的Wi-Fi和USB设备,不然不法分子可能就通过这些地方钻空子。
还有,手机系统和各种APP要常更新,这样能补上可能有的安全漏洞。
更关键的是,咱们每个人都得有国家安全的意识。
要是看到身边有可疑的共享充电宝,或者感觉自己信息可能被人窃取,马上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国家安全不是小事,每个人做的一点点努力,都能变成守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
现在国安部有方便的举报平台,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别给间谍可乘之机。
如今是信息时代,保护好隐私安全,就是保护咱们的生活,也是保护国家的未来。
文章信源:
在共享充电宝内植入后门程序 国安部曝光境外间谍最新窃密手段——央视新闻
国安部披露:个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共享充电宝开展窃听窃视——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