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什么?冬天加重的病,不妨夏天治

伏天儿来了!

每年的三伏天,都在小暑节气之后,大暑节气前后到来。

古籍有注: “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意思就是说,夏至之后,阴气逐渐成长,但这一时段仍是阳气盛而阴不足,阴被阳压制不能很好的升发,只能伏藏起来,所以称之为“伏日”。

恰恰是因为此时阴的力量不足以制约阳气,所以自然界还是处于阳气大盛的时候,温度居高不下。而又因为阴的逐渐生长,自然界的湿度也是在增长,呈现出一副“蒸笼”的模式。

蒸笼模式,水借火力所形成的水蒸气,使得能量膨胀,比单纯的火热更有力量。也因此,这个时节正是人体补养阳气的最佳时节。冬病夏治也就由此而来。


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一般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又遇到冬天自然界气候阴盛阳衰,导致人体正气不能抵抗外邪,或受到风寒等阴寒之邪侵袭,造成的一些慢性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冷热过敏、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

冬病夏治可以说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补益元气,温通阳气,散寒通络,从而预防、治疗冬季易发疾病的一类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伏贴”以外,三伏灸、中药、顺时养生、食疗、药浴熏蒸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三伏贴

“三伏贴”作为一个目前受到广泛宣传,知名度比较高的中医治未病方法,是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很多人最早认识“冬病夏治”这种颇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就是从“三伏贴”开始的。

三伏贴的治疗原理,是利用一些温阳、开穴的中草药,制作成贴敷的膏药,在三伏天内进行贴敷,刺激人体借自然界亢盛的阳气,来温养自身的阳气。在温阳的同时,三伏贴还兼顾了借助夏日的阳气打开人体的大门,给深藏于人体经络内的寒邪一条散出体外通路的效果,所以在效果上可谓补泻兼施。

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三伏贴也并不是任何人都合适的。之间经常遇到患者来要贴三伏贴,问到为什么想要贴三伏贴的时候,却是一脸茫然的回答“不是大家都贴么?”。这个当然不是的。

现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三伏贴是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过敏性鼻炎、小儿老人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等疾病,请一定辨别一下,属于冬季加重的才更有效果。大多选穴位大椎、膻中、肺俞、膈俞、膏肓、定喘等,一般选用其中3-4个穴位进行贴敷,根据用药的效力不同,每伏贴敷1-3天。


三伏灸

艾灸的方法主要是取艾叶温经散寒的力量,点燃后又借助火的温度进一步地加强温阳的力量。还有一些是利用药物或姜片等,隔物灸,取中间药饼的特殊药力叠加效果进行治疗。

其火热的特性,正可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是冬病夏治很好的选择。

三伏灸,是在普通艾灸的基础上,借助伏天自然界旺盛的阳气,以及夏季人体汗孔开泄的生理特点,令艾灸效果更容易透达体内病灶,从而治疗一些沉疴痼疾。与三伏贴开穴散邪兼顾温阳的方式略有不同,三伏灸以温热攻散寒邪、温补阳气的效果更为专一。

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一般是选择在每一伏进行一次足壮灸(蓄力灸),也就是在一个穴位上,灸完一壮再继续灸一壮,直到人体感觉热感透达,或是周身传热等热敏现象消失才结束。

根据人体体质不同,存在寒证问题的经络不同,三伏灸所选择的穴位也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除了心阳不足(遇寒胸闷、胸背疼痛)或是肺气虚寒(遇寒咳嗽、易受寒感冒)的人以外,不建议灸腰以上的部位。主要因夏日自然界火力旺盛,火性质向上升发,若是艾灸的火力与夏日火气叠加,容易导致上火。

如果平素下肢怕冷,老寒腿,上热下寒的患者,可以选择灸肾俞、委中、涌泉、以及局部关节;脾胃虚寒,遇凉腹泻,经常腹胀,喝凉水都长肉或是痛经的患者,可以灸神阙(肚脐)、关元(脐下四横指)、中脘(肚脐和胸骨下端连线中点)等,消化不良还可以灸足三里等。

用作日常保健,也应以神阙、关元、足三里等补元气的穴位为主。

当然,还是建议您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方面指导您适宜的选穴,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您艾灸的方法。


药浴熏蒸

药浴和熏蒸其实都是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总得来说,就是利用温水或蒸汽的热力促使人体皮肤汗孔打开,让药力从局部直接投入人体,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通行气血等目的。

药浴和熏蒸其实在四季均有使用,作用也不仅仅是温阳散寒通络,消肿、清热、养血、安神等效果也同样显著,其主要效果取决于药材的功效。

夏日里运用温阳散寒通络的中草药进行药浴和熏蒸,确实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因夏日人体气血活跃在体表,皮肤汗孔自然打开,药物透入及通行的效果更加,因此在治疗寒性疾病的功效方面要比其他季节都更显著。

但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夏日里进行药浴和熏蒸也要把我好度。一方面水温不要太热,避免过热迫使人体津液散出,出汗过度导致人体气的损耗;另一方面时间不要过久,避免温度不及,导致湿邪随药力侵袭并逗留人体。一般来说,30-37℃的水温足以,时间在10-15分钟即可。


中药、食疗与顺时养生

中药食疗这件事,其实徐大夫不想过多的赘述了。个人体质不同,用药的食物进行调理,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来完成。但这里徐大夫还想提醒大家,在调理之前,一定要做到不损伤。也就是说,夏日饮食要避免贪凉:冰镇的、大寒的食物一定要尽量避免,消暑的饮品不要多食,每日一碗绿豆汤的量适当去去暑热足以。若太过贪凉,再多的温补方法也不能令破镜重圆,终究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的。

此外,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来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夏日相对晚睡早起,但一定要保证11-4时之间的睡眠;还比如避免迎暑外出,但早起应适当进行伸展或定频的有氧运动;再比如饮食规律有营养,给人体以充分的补养……

做好基础的养生,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利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病。如果只想着冬病夏治而忽略了基础的养生,就如同竹篮打水,再多的水也存不住。

三伏天就要来啦!健康养生,把握时机,做起来吧!

@头条养生道@头条科学@头条健康@头条健康情报局#养生##夏日健康##冬病夏治##三伏贴##艾灸#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养生   冬天   夏天   伏贴   阳气   人体   艾灸   药浴   自然界   伏天   效果   方法   穴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