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终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60年江山,独背千古骂名,他是谁?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


清朝历史里,雍正无疑是一位手段强硬、雷厉风行的皇帝。

他从康熙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是能力,更是极高的政治敏锐度,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在临终前做出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他要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

这个决定在当时震惊朝野,传到后世,更是被许多人视作“弑子”的铁证,使雍正背负了“杀子夺位”的骂名。

但这件事,如果从乾隆继位后的局势来看,雍正的这一招,直接为乾隆铺平了道路,雍正一生谨慎,最怕的就是重演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

他深知兄弟相争的代价,亲眼看着父亲康熙晚年被儿子们围绕着争权夺利,国家政局动荡,朝廷人心浮动,他绝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再次出现在自己的儿子之间,所以他选定了一个继承人,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弘历不是雍正的长子,甚至不是最年长的那个,但他聪明、稳重,深得雍正喜爱,雍正早在康熙去世那年,就在密旨中定下了弘历为继承人,这个密旨被藏得极深,连最亲近的大臣也不知道。

但问题来了,雍正的另一个儿子,弘时,在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是当时唯一成年的皇子,按理说是最有资格接班的人。

弘时早年深受雍正宠爱,不仅被安排学习政务,还能旁听朝政,甚至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雍正对他是有期待的,希望他能成才,成为一个可靠的储备人选。

但事情的发展却很快超出了雍正的控制,因为雍正太了解皇子之间结党的危险,他自己就是九子夺嫡的产物,他看着弘时逐渐与一些朝中权臣来往密切,特别是和曾经的权臣年羹尧走得太近,就开始警觉起来。

年羹尧曾是雍正最信任的大将,镇守西北多年,立下不少功劳,但正因为功高震主,后来被雍正收拾得很惨,被削职查办,最后赐死。

他的倒台是雍正整顿朝纲的一部分,但弘时竟然在他被查办时公开为他说话,甚至有人举报弘时收过盐商的钱,还写过一封亲笔字条为年羹尧说情。

这件事让雍正大为震怒,他起初还犹豫是不是有人在挑拨离间,可越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弘时不但和年羹尧过从甚密,还暗中和八阿哥胤禩保持联系。

胤禩正是当年和雍正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政敌,一度被视为最有可能继位的人,雍正最忌讳的就是朝中有人借助皇子之名搞小圈子,而弘时的行为,无疑触碰了这条红线。

雍正没有立刻动手,而是一步步试探,他先处理了隆科多这个大臣,让弘时亲自去监督执行,并问他为何隆科多会落到这地步,弘时答得很标准,说是因为结党营私,雍正扔下一句“你既知晓,为何还要重蹈覆辙?”这句话不是质问,是警告。

接下来,雍正做了一件极其罕见的事,下旨把弘时过继给已经被废的胤禩为子,弘时当时正在书房练字,收到圣旨后一脸懵。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已经不再是皇子,而是被排除在皇位继承圈子之外的弃子,乾隆年间的《清实录》里对这事有清楚的记载,雍正对弘时的处理,整个朝廷都知道,但没人敢说什么。

这个安排表面上是削弱弘时的政治地位,实际上是彻底断掉他和皇权的联系,把一个皇子过继给政敌,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操作,雍正这样做,就是要让弘时在政治上彻底“死亡”。

随后几年,弘时被圈禁在景山东侧的旧宅,这个地方曾是废太子胤礽被禁锢的地方,四周高墙,只有两个太监看守,不能出门,不能与外人接触。

到了冬天,连炭火都没有,生活条件极其恶劣,雍正十三年,雍正身体每况愈下,临终前三天,他还特意叮嘱大臣张廷玉,弘时不能留。

张廷玉是雍正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听到这句话也吃了一惊,因为这时候的弘时,早已是废人一个,连出门的权利都没有,怎么还会构成威胁?但雍正显然并不这么看。

他知道,一旦自己死了,弘时这个“曾经的皇子”很可能被有心人当成旗帜,掀起新的政治风波。

雍正死后三天,乾隆继位,紧接着就传来消息,弘时在景山东所去世了,官方记载没有明确死因,只说是病逝,但很多史书都提到,雍正临终前确实送过御赐汤药去景山东,而那之后不久,弘时就死了。

乾隆继位后不久,恢复了弘时的宗籍,也给他追了封号,这算是一种补偿,但同时也说明,这件事在乾隆心里是有分量的,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不是雍正当年处理得干净利落,自己未必能这么顺利坐上皇位,更别说一坐就是六十年。

乾隆在位期间,虽然也有皇子之间的矛盾,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康熙晚年那样的“夺嫡大战”,这和弘时被清除有直接关系。

其实在历史上,帝王为了稳固皇权,不惜牺牲亲人的例子并不少见,但雍正这次处理得特别彻底,特别冷静,也特别少见。

他不只是废掉了弘时的名分,还彻底断绝了他在政治上的一切可能,很多人批评雍正冷血,甚至说他是“亲手弑子”,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一招确实让乾隆的江山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近代国际政治中,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比如朝鲜历史上金正日时期对自己哥哥金正男的处理,以及金正恩上台后对高官张成泽的清洗,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权力旁落,引发不稳定因素。

虽然背景不同,但手法在政治层面却有相似之处,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雍正的操作虽然争议很大,但在当时那种皇位继承没有明确法律制度、靠密旨确立继承人的年代,这种方法几乎是唯一能确保平稳过渡的手段,乾隆能坐稳六十年,和他父亲的“狠”有很大关系。

皇帝不是普通人,他们的家庭也不是普通家庭,父子、兄弟、亲情这些,在皇权面前,有时候真的不值一提,雍正选择牺牲了弘时,也注定了自己要背负骂名,但在他的角度看来,只要能保住江山,其他的都可以不计较。

所以雍正在临终前赐死的这位弘时,不只是一个被父亲放弃的儿子,更是一次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死,为乾隆铺好了路,而雍正自己,则独自背上了“杀子”的千古骂名。

#头条媒体人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

《清史稿·皇子世表》(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

《雍正朝起居注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93年)

孟森《清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永宪录》(萧奭著,中华书局,1959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历史   雍正   乾隆   江山   骂名   临终   千古   皇子   中华书局   皇位   密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儿子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