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石1894年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普通家庭,他早年投身军旅,1911年辛亥革命时就参军,从北伐学生军起步。几年后考进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去日本留学,学了炮兵技术和陆军战略。回国后,他从连长干到师长、军长,抗日时期在淞沪战场和长沙会战上负责炮兵支援,指挥阵地调整,帮着守住了不少防线。
抗战胜利后,调进国防部参谋本部,当上第二处处长,主管情报分析,每天埋头看敌情报告,推演进攻路线。

1947年,通过老友何遂的引荐,吴石开始秘密给中共提供国民党军队的部署情报。那时候他已经是国防部史政局局长,接触到长江防线图和部队番号这些核心资料。他把这些东西通过隐秘渠道送出去,直接帮了解放军制定渡江战役方案。
1949年初,他奉命去福州当绥靖公署副主任,一到那儿就联系当地情报站,把五百箱军事档案从南京运来。只挑一百箱参考资料运走,其余核心的二百九十八箱藏在仓前山书库里,用“军运紧,调船难”搪塞台湾的催促。这些档案后来交给解放军,对剿匪和平叛抓特务起了大作用。

同年8月,蒋介石急电让他去台北,他收拾行囊,带着妻子王碧奎和小女儿吴学成、小儿子吴健成登机。长子吴韶成21岁在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长女吴兰成在上海医学院上学,他俩留在大陆,自理能力强,也不会引起怀疑。
到了台湾,吴石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进最高决策层,拿到海军舰艇动向和空军基地位置这些情报。他用缩微胶卷形式,通过化名陈太太的朱枫从香港转运回大陆,一共七次会面,累计数百份资料,支持了解放军在华南的行动。吴石没正式入党,但他的举动实打实帮了新中国的成立大业。
1950年3月1日,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供出“吴次长”三个字。保密局查到朱枫的特别通行证,是吴石签发的,证据链闭合。他被捕后,审讯几个月,写了两千多字自述,坚持口头否认。6月10日,在马场町刑场和朱枫、陈宝仓、聂曦一起被枪决。
那年他56岁,一生两袖清风,积蓄就二十美元,给长子当学费。吴石的牺牲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从1947年起就定下的路,他知道风险大,但还是走了下去。他的档案藏匿和情报传递,成了解放战争后期隐蔽战线上的关键一环,毛泽东后来评价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吴石一走,家里就散了架。王碧奎被抓进监狱,关了几个月,经老部下营救才出来。那时候小女儿吴学成16岁,小儿子吴健成7岁,姐弟俩被房东赶出门,流落台北街头,吃红薯配点盐巴过日子。后来靠族侄孙吴荫先收留,才勉强有个落脚处。
吴学成很快就辍学打工,找了个大她十几岁的男人结婚,不是图什么浪漫,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有地方住,能照顾妈和弟弟。吴健成小时候连爸的样子都记不清,只知道家里突然乱了套,妈不见了,日子从此紧巴巴的。台湾当局给他们扣上“共匪家属”的帽子,谁也不敢靠近,生活里全是歧视和冷眼。

大陆这边,长子吴韶成留在南京,南京解放后他继续上学,毕业进了河南省冶金厅,当上总经济师。长女吴兰成在上海医学院读完书,去北京中医科学院当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吴石被报纸定性为叛徒后,兄妹俩也跟着遭罪。吴韶成被下放劳动五年,工作停了,吴兰成在单位屡次被排挤。
1965年,组织内部才揭开吴石的真实身份,但正式追认是1973年的事。那年周恩来总理会同叶剑英报给毛泽东,国务院下文件,认定吴石为革命烈士。从那以后,吴韶成和吴兰成才被当作烈士子女对待,日子好过些,但早年的委屈谁也补不回来。

王碧奎出狱后,每年清明去郊外给吴石上香,骨灰在台北郊外寺庙,她去不了,只能遥遥烧纸。吴健成长大考上台湾大学,拿美国全额奖学金出国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西海岸工作,把妈接到洛杉矶。吴学成留在台北,守着父亲骨灰,一辈子没再婚第二次,儿孙绕膝,但总觉得家不完整。
四个孩子分散三地,长幼两对各过各的,信件寄不出去,消息全靠猜。吴韶成剪下报纸上的死讯,夹在日记本里,跟着他辗转河南、北京、郑州,从没丢过。三十一年里,家里人谁也没提过吴石的案子,各自扛着那份沉重,日子像拉长的线,细细的,却断不了。
这种分裂不是天灾,是人祸。吴石去台湾本是为任务,成年子女留大陆是算计好自保,年幼的带走当掩护,谁知一枪下去,全家像被风吹散的烟。台湾子女的苦是实打实的饥一顿饱一顿,大陆子女的难是精神上的压抑和不明不白的罪名。
王碧奎夹在中间,最难受,她不懂丈夫的全部秘密,只知道家没了,孩子散了。1970年代,吴健成在美国站稳脚跟,吴学成在台北勉强安家,大陆兄妹也熬出头。

1980年5月,王碧奎身体不行了,吴健成把她接到洛杉矶。有关部门知道这事,10月何康率科教代表团访美,顺道安排吴韶成和吴兰成的签证机票。1981年12月,吴韶成从郑州、吴兰成从北京飞洛杉矶,吴学成从台北赶来,吴健成在家接机。
王碧奎81岁,四个孩子都中年了,长子52岁,长女50岁,小妹46岁,小弟37岁。这次团聚是官方牵的线,但骨子里是家人自己的念想。分离三十一年,他们头一遭站到一起,五人抱头痛哭,泪水止不住。

这次重逢拉近了距离,也暴露了裂痕。大陆子女没经历街头流浪,台湾子女不懂单位排挤,但血缘在那儿,哭一场就把冰化了些。吴石留下的二十美元学费和狱中那封没写完的信,王碧奎后来讲过,信里吴石自责对妻子的亏欠,夫妇三十年和睦,却因他的选择连累全家。
团聚后,他们没急着回各自地方,一起住了几天,聊孩子、聊身体、聊这些年怎么过来的。有关部门传话,欢迎王碧奎和吴健成回大陆探访或定居,她年纪大身体弱,没去,但心安了点。
1991年,吴学成和丈夫从台北把吴石骨灰带回大陆,暂存北京。1993年2月,王碧奎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0岁,临终嘱咐子女把她和丈夫带回祖国安葬。1994年4月5日,清明那天,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举行合葬仪式。吴健成从美国捧来母亲遗骨,吴学成携父亲骨灰,四兄妹全到场。何康代表有关部门致悼词,念到吴石廉洁奉公、一生两袖清风时,声音哽咽。
墓碑汉白玉,正面刻“吴石将军暨夫人王碧奎之墓”,背后是吴韶成写的碑文,经罗青长审定,记述吴石反对内战、致力于全国解放统一的贡献。墓旁是挚友何遂的坟,三人长眠相邻,墓志铭说“平生知己莫过吴石与缪秋杰,今三人墓室相邻,岂天意乎”。
周恩来总理生前惦记这事,病危时嘱托罗青长找回骨灰,说“对不起”隐蔽战线上的同志。毛泽东也点过头,说吴石的损失不应有。仪式上,吴韶成展示父亲遗留的郑成功《复台诗》手卷,党史专家和老战士近百人出席,还有从台湾来的爱国人士。
安葬后,墓地成了教育基地,常有民众来献花。2013年,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吴石和朱枫等四烈士浮雕面东而立,碑文刻毛泽东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