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能不能超过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先说结论,不能。
最近几年“越南取代中国”的论调在西方媒体和政客口中反复出现,网上还多了不少越吹,他们疯狂吹嘘越南,明里暗里贬低东大。
首先我们要承认这几年越南在经济上的确取得了不小的进步。2024 年,越南的gdp增速达到了 7.09%,成绩亮眼。
但有人据此就认为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那纯属一叶障目,没有看到越南虚空狂欢下的致命缺陷。
而这些缺陷则制约着越南发展的上限。
越南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越南至今未建成全国统一电网。
2019年,越南的电力需求增长了10%,但电力供应却仅增长了6.5%。供需不平衡,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和质量下降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拖慢生产进度。
2024年因电力短缺导致工厂停工的天数同比激增40%,三星在河内的半导体工厂甚至不得不自建柴油发电机应急。
越南为解决电力问题,不得不从中国买电,越南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几十亿度的电。
工业生产各方面都要用电,试问一个国家连电力都无法稳定的自给自足哪来的勇气谈什么世界工厂?
港口航运也是越南的致命短板,越南目前最大的痛点在于物流体系。其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仅为中国的1/20,且缺乏深水港,大型货轮必须将货物先运至新加坡或香港中转,导致运输成本增加15%-30%。
越南仍是亚洲-美国贸易航线上的一个“小齿轮”,多数航线仍在为中国港口服务。
这种“先天不足”直接限制了越南承接高时效性订单的能力。
其次产业链不完整,没有中国制造的零件,越南工业寸步难行。
越南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以手机生产为例,一部越南组装的智能手机中,70%的零部件(如摄像头模组、显示屏、芯片)仍需从中国进口。
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总额同比增长23%,而同期越南对美电子产品出口仅增长9%。
这种“中国造零件—越南组装—卖向全球”的模式,注定越南只是全球产业链上的“临时工”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全球唯一的全工业体系。半导体、5G 通信、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中国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大量出口。
反观越南,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下游部分,像电子组装、纺织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越南如今的改革和发展路径,貌似早已投入了所谓“自由化”的一套体系之内,并不具备不计成本推动工业化的决心与魄力。
只要这一局面无法改变,越南的工业发展就只能嵌合在美欧主导的经济秩序中。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巨大,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越南在科技创新投入和成果上都明显落后,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产业升级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根本无从谈起。
越南高度依赖外资,三星集团在越南的产值占其GDP的20%,出口占比超30%,这种单一依赖导致越南经济抗风险能力极弱:2023年三星手机全球销量下滑8%,直接拖累越南GDP增速从6.5%骤降至3.4%。
越南至今没有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其出口额的80%由外资企业贡献,而唯一被资本炒作的越南车企VinFast,2024年全球销量不足2万辆,且核心电池技术依赖中国宁德时代。
而越南所谓人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步消失,越南工人的工资也在不断升高,廉价劳动力消失的速度太快。
而且越南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北越地区电子厂普工培训成本比中国高3倍,而高级技工缺口达80万人。这也是富士康在越南试产后又回流中国的重要原因——中国拥有1.7亿熟练产业工人,是越南的5倍以上。
中国还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这一点是越南无法企及的。中国可以做到“以内养外”但越南永远无法复制。
所以越南或许可以成为下一个新加坡,好一点可以成为下一个日本,但不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更不可能取代中国。
历史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先后有3个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即英国、美国和中国。
这3个国家成为“世界工厂”时的共同基础条件包括: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力充足以及市场庞大等。
反观当前的越南,只在人口体量上勉强过关,缺乏足够的自然基础要素支撑“世界工厂”级的规模。
越南的困境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制造转移是经济规律,但真正的“世界工厂”必须拥有全产业链掌控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超大规模市场。中国正在经历的产业升级阵痛,恰恰是越南遥不可及的“高阶挑战”。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