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5%。
作为省内最大法人银行,江苏银行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目标,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全年向省内投放贷款新增超18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三大特色业务规模及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首位。
财报显示,该行全年支持省内专精特新企业授信覆盖率超75%,为超6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服务,绿色信贷资金带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62万吨,相当于全省工业碳排放总量的3.2%。
在服务全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江苏银行通过"科创融"等创新产品助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以占全省银行业12%的信贷资源撬动了18%的规上工业新增产值,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引擎。
拨备覆盖率下降与利润释放的会计弹性
江苏银行2024年财报呈现出一组看似矛盾的财务现象:在不良贷款率保持0.89%稳定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从389.53%骤降至350.10%,应交税费同比下降33.38%,推动归母净利润实现10.76%的同比增长。
这种财务数据的组合犹如在钢丝上行走的平衡术,既展现了管理层对当期利润的强烈诉求,也暗含了资产质量管控中的深层博弈。这种财务表现实质上是银行在会计准则弹性空间内对风险准备与利润释放进行精密计算的结果,其背后折射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盈利压力与风险管控的复杂权衡。
从拨备覆盖率的变动轨迹观察,2024年末该指标较上年下降39.43个百分点,达到近五年最低水平。根据财报附注披露,贷款减值准备总额减少0.72%至648.51亿元,但同期贷款总额增长10.67%至2.1万亿元,这种反向操作显著压降了拨备消耗。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通过第三阶段减值减少和第一阶段比例微调,合计释放约37.7亿元减值准备,贡献净利润的增长。
会计估计变更的"隐蔽性调节"在此得到充分运用,通过调整迁徙率假设、损失率参数等模型因子,银行得以在满足监管底线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利润释放。但这种技术性操作如同双刃剑,当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从39.37%飙升至65.56%时,未来拨备需求的反噬风险正在悄然累积。
应交税费的异常变动构成利润增长的第二驱动轮,财报显示,应交所得税从56.76亿元锐减至37.81亿元,降幅达33.38%,远超营收8.78%的增速。深入分析税务附注可以发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比例从82%提升至89%,新增确认金额达12.4亿元。
这种会计处理实质上是将未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提前变现,通过税务筹划技术将当期税负向后递延。更值得关注的是,永续债利息的税盾效应被充分挖掘,全年发行的300亿元永续债产生7.95亿元可抵扣支出,约占所得税节约额的23%。
这种结构化融资工具的运用虽符合税法规定,却使得净利润增长中约1/4源于税务套利操作,其可持续性存疑。当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工具税务处理收紧时,这种利润增长模式的脆弱性将暴露无遗。
不良贷款迁徙的结构性风险暴露
在不良贷款率保持0.89%的表象之下,风险迁徙的暗流正在涌动。虽然次级类贷款余额下降14%,但可疑类贷款却逆势增长23%,显示风险化解更多依赖贷款分类调整而非实质性清收。
更值得警惕的是,重组贷款余额下降20%至178.95亿元,但观察其抵押物估值发现,商业地产类押品评估值平均下调12%,工业厂房类下调8%,显示风险缓释工具的实际效力正在衰减。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风险处置策略,在房地产持续低迷、地方财政承压的宏观环境下,恐难持续奏效。
从利润质量角度解剖,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度上升揭示出核心盈利能力的隐忧,财报显示,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项目贡献3.79亿元,同比减少34%,但资产处置收益增长238%至0.66亿元,主要来源于抵债资产处置的价差收益。
这种依赖非常规手段调节利润的模式,在利率市场化深化、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背景下,难以构成持续性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的为3.29%显著低于资产规模增速的16.1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从5.76%下降至5.47%,显示轻型化转型遭遇瓶颈。
当传统利息收入增长依赖规模扩张、中间业务增长乏力时,通过拨备和税务手段调节利润的空间将日益逼仄。
审视资本管理策略,创新资本工具运用虽缓解了短期压力,但长期结构性矛盾未解,通过发行300亿元永续债和300亿元二级资本债,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2.99%,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9.46%下滑至9.12%。
这种资本补充结构反映出内生盈利补充能力的不足,全年留存收益对核心资本的贡献度仅为2.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当监管机构对TLAC要求逐步实施时,这种依赖外部资本补充的模式将面临严峻考验。
更值得警惕的是,风险加权资产增速15.52%远超净利润增速,显示资本消耗效率正在下降,单位风险资产创造的净利润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若持续将加剧资本充足率压力。
在财务数据之外,公司治理层面的微妙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新增ESG职能后,绿色信贷余额增长26.7%至3635亿元,但环境风险敞口评估显示,涉及"两高"行业的贷款隐性风险仍在积聚。
关联交易规模虽控制在资本净额9.84%的监管红线内,但最大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提升0.15个百分点,客户集中风险有所抬头。
这些迹象表明,在追求规模增长与践行审慎经营原则之间,银行的战略天平出现阶段性倾斜。
价值创造的硬核较量
江苏银行2024年的财务表现堪称风险与收益的精准平衡范例,但这种平衡的脆弱性正在显现。
当拨备覆盖率降至350%的近年低位,应对突发风险事件的缓冲空间已大幅收窄;税费调节带来的利润增长本质上是跨期利润分配,不可持续;而不良生成机制的恶化则需要更深刻的风险管控变革。
对于投资者而言,穿透这些会计数字的迷雾,更需要关注净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银行的真实盈利能力,以及在数字化转型中能否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毕竟,真正的价值创造永远建立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之上,而非会计技术的巧妙腾挪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