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甘草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当蒸腾的暑气与黏腻的湿气交织成“上蒸下煮”的困局,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在经受着无声的考验。
你或许会感到四肢沉重、身体困乏,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力量束缚,怎么都提不起精神;大便也变得黏腻不成形,马桶反复冲洗都难干净。
其实,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警示你暑湿之邪已悄然入侵。此时若能抓住时机扭转乾坤,不仅能巧妙化解当下的健康危机,更能为秋冬的身体安康筑牢根基。
在此,甘草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暑养生小妙招,希望能帮助大家安稳度夏。
温养阳气三部曲
1朝阳沐背,唤醒阳气活力
清晨6-9点的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充电宝”。这时选择一处阳光充足的空地,比如自家阳台、小区花园,背对太阳站立15-20分钟,就能轻松完成一次阳气补给。
晒背时可重点关注背部的大椎穴与命门穴,它们犹如阳气的“能量枢纽”,阳光照射后可快速为身体注入活力。
图片来源于甘草慧养小程序
不过,晒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穿宽松的棉质衣物,既能防晒,又不妨碍阳气的吸收。晒完后,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促进阳气在体内的运化。
特别提醒,晒背养生并不适合所有人,请咨询医生后再做选择;时间可选择早上9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中午;第一次可先晒15-20分钟,后续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增加,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2动静结合,激发阳气潜能
小暑运动讲究“以动养阳”,但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大汗伤阳。
不妨尝试瑜伽中的山式站立,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双手自然下垂,想象自己如同一棵扎根大地的苍松,感受阳气从脚底涌泉穴缓缓升起。
还可尝试站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屈膝,保持上身正直,双手在胸前呈抱球状,坚持几分钟,就能感觉到身体发热,阳气在体内涌动。
每天抽出20分钟时间练习,长期坚持,能让阳气愈发充盈,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3饮食添暖,温养脾胃阳气
在饮食方面,多摄入温热性食物,能为脾胃阳气“添柴加薪”。
早餐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南瓜粥,小米味甘咸,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南瓜性温,能补中益气,二者搭配既温暖脾胃,又营养丰富。
午餐可选择一道羊肉炖胡萝卜,羊肉性温,具有补肾壮阳、温中祛寒的作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能增强免疫力,这道菜既能补充阳气,又不会过于燥热。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体质者食用羊肉等温热食物时要适量,需搭配一些清热滋阴的食材,如百合、银耳等,以免上火。
巧避暑湿三法宝
1芳香四溢,驱散体内湿邪
利用芳香类植物的独特功效,能巧妙化解体内湿邪。艾叶、藿香、佩兰等都是芳香化湿的“高手”。
将艾叶揉碎制成香囊,放在枕边,其散发的香气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助你一夜好眠。
还可以用藿香、佩兰各10g,煮水后用来泡脚,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湿邪排出体外,每晚泡20分钟左右,水温以微微出汗为宜。
需要注意,空腹以及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可选在睡前1-2小时进行。
2穴位按摩,开启“祛湿通道”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有效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开启“祛湿通道”。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足三里和三阴交两个穴位。
图片来源于甘草慧养小程序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常按此穴能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每天按压3-5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按此穴可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坚持每天早、晚按摩2-3分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身体明显轻快了。
3合理起居,减少湿邪入侵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关乎着湿邪是否会找上门来。
例如,我们要尽量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若房屋湿气较重,可使用除湿机或打开空调的除湿模式,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的舒适区间。
下雨天减少外出,若不慎淋雨,及时更换干爽衣物,并喝一碗红糖姜水,驱散体内寒湿。同时,注意衣物的晾晒,一定要晒干后再穿,否则湿衣服贴在身上,湿气便会悄然侵入身体。
另外,尽量不要临睡前洗头,这样容易直接损伤阳气,且水湿蒸发不掉容易留在体内。可在下班到家后先洗头,保证头发彻底干透后再睡觉。
养阳气、避湿邪,不仅是顺应节气的养生之法,更是一场与身体对话的修行。将以上养生小妙招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少受暑气折腾,身体舒服了,日子才过得畅快!
本文中未注明的图片均来源于摄图网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