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壁垒!美国严防死守的技术,竟被这对 80 后兄弟干出 “奇迹”

2025 年 8 月的 A 股市场炸了个大新闻:一家叫寒武纪的公司股价飙到 1464.98 元,把霸占 “股王” 宝座多年的茅台狠狠甩在身后。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家公司上半年营收暴涨 4347.82%,从之前累计亏损 55 亿逆袭成净赚 10 亿的 “大黑马”。

这还不算完,当美国对 AI 芯片技术严防死守,连台积电代工都不让沾边时,寒武纪的 7nm 芯片却悄悄比肩了国际巨头。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对来自江西的 80 后兄弟 —— 陈云霁和陈天石,俩人手握 2000 多项专利,硬是在被卡脖子的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

被华为 “分手” 的逆袭前传

这对兄弟的故事,简直比爽文还带劲。

哥哥陈云霁 14 岁就揣着录取通知书闯进中科大少年班,弟弟陈天石 16 岁也追着哥哥的脚步进了同一个班级,但这俩天才偏要自封 “学渣”。

陈云霁说自己 “3 岁多连 123 都数不清”,可谁不知道他 9 岁就学完了小学课程,23 岁就拿到了中科院博士学位?

弟弟更有意思,明明能复制哥哥的跳级路,偏要按部就班上完高中,用他的话说:“学霸的路得一步步走扎实”。

这对 “谦虚过头” 的兄弟,后来一个成了龙芯 3 号总设计师,一个专攻人工智能算法,简直是为芯片事业量身定做的黄金搭档。

2014 年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兄弟俩带着团队闷头搞出的论文,一举拿下国际顶级会议 ASPLOS 的最佳论文奖,这可是大陆首次、亚洲首次获此殊荣。

那时候他们天天泡在实验室,困了就蜷在折叠床上打盹,饿了啃口面包继续干,被顶级期刊拒稿更是家常便饭。

陈天石后来回忆:“当时大家都觉得我们研究的 AI 芯片是天方夜谭,谁能想到这会是未来的风口?”

2016 年寒武纪刚成立,好运就砸上门了。

华为市场团队主动找上门,问他们的处理器能不能用在智能手机上。

陈天石瞬间醍醐灌顶,连夜调整产品方向。

2017 年华为在德国发布的麒麟 970 芯片,里面跳动的正是寒武纪 1A 处理器的 “心脏”,这可是全球首款手机 AI 芯片。

靠着这笔合作,寒武纪 2017 年 98% 的收入、2018 年 97% 的收入都来自华为,简直是 “抱上了金大腿”。

可好景不长,华为后来决定自研芯片,2019 年寒武纪来自华为的收入暴跌到 15%,差点没缓过气来。

更糟的是,2022 年底美国把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台积电不能再给他们代工,这对芯片设计公司来说几乎是判了死刑。

制裁下的 “寒武纪大爆发”

谁也没想到,美国的制裁反而成了寒武纪的 “神助攻”。

当国产替代的号角吹响,这家差点夭折的公司突然成了香饽饽,成了英伟达的 “国产平替”。

2025 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亮瞎眼:营收 28.81 亿,同比暴涨 4347.82%,净利润 10.38 亿,把过去累计亏损的 55 亿狠狠踩在了脚下。

他们更是直接把目标价调到 2104 元,说最乐观能涨到 3934 元,按这架势,市值冲击 7700 亿不是梦。

这逆袭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技术壁垒。

从 2021 到 2024 年,寒武纪每年研发投入都比营收还高,光是 2024 年就砸了 12.16 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 年底推出的思元 590 芯片用上了 7nm 工艺,在推理场景的能效比上比肩国际巨头,国内主流大模型都能完美适配。

就像陈天石说的:“芯片就是个硅疙瘩,但我们要让它成为人工智能的‘垫脚石’。”

现在他们的芯片不仅走进了互联网大厂,还拿下了中移动、新华三的大额订单,2023 年营收就冲到 10.5 亿。

资本市场更是把寒武纪捧上了天。

2024 年 12 月股价突破 600 元,2025 年 8 月市值一度飙到 6244 亿,相当于英特尔的 75%。

有人说这是泡沫,可看看订单就知道底气在哪:浙东南数字经济产业园一个项目就砸了 7.53 亿,高盛还预测 2028 年寒武纪芯片出货量能超 100 万颗,营收冲到 438 亿。

更提气的是,创始人陈天石的身家超过 1500 亿,成了南昌首富,可他照样冷静得很:“英特尔 52 岁,英伟达 27 岁,4 岁的寒武纪还是个孩子”。

在股价超越茅台后,他第一时间提醒员工:“保持冷静,路还长着呢。”

结语

寒武纪的故事,就像它名字对应的远古时代,在技术的海洋里上演了一场 “大爆发”。这对 80 后兄弟用最硬核的方式证明:中国芯片不是只能 “卡脖子”。

从 14 岁考入少年班的 “早慧少年”,到拿下国际大奖的科研先锋,再到顶住制裁压力的企业家,陈云霁和陈天石用 2000 多项专利、年均超 10 亿的研发投入,在 AI 芯片领域刻下了中国印记。

4347% 的营收暴涨不是偶然,6200 亿市值背后是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更是 “死磕技术” 的必然结果。

当美国挥舞制裁大棒时,寒武纪用思元芯片给出了答案;当华为 “分手” 带来危机时,他们转头拥抱了更广阔的市场。

就像陈云霁喜欢的那句话:“在年富力强之时发现使命”,这对兄弟和他们的团队,正用一个个跳动的芯片,书写着中国科技的逆袭之路。

未来的路确实还长,毕竟英特尔、英伟达都是行业老兵,但寒武纪的爆发已经证明:只要有政策支持、资本加持和耐得住寂寞的研发,中国芯片就能在全球舞台上从 “跟跑” 变成 “并跑”,甚至 “领跑”。

这对 80 后兄弟的奇迹,或许只是中国科技突围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美国   壁垒   奇迹   兄弟   技术   寒武纪   芯片   华为   中国   英特尔   英伟   市值   股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