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脑子像浆糊?除了没睡好,还可能是大脑“渴”了

1.研究证实,身体轻微脱水(失水超体重2%)大脑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决策力就会受到影响。

2.想知道自己缺不缺水?上个厕所看眼颜色就知道(第二部分有色卡对比)

3.口渴才喝水当然也来得及,但属于补救措施。想让大脑时刻在线,更主动、少量多次地喝水更好

4.喝什么、喝多少、什么时间喝?参考建议和提醒见三到五部分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工作进行到下午,你盯着电脑屏幕,眼神迷离,明明是很简单的数据核对,脑子却像塞了一团棉花,转不动了。

又或者想了半天方案,结果感觉灵感枯竭,脑子里仿佛一锅浆糊,一点思路没有?

这时候,你可能会习惯地把这种状态归咎于工作压力大、昨晚没睡好、血糖低了,却很少意识到还可能是另一个问题造成的:你的大脑,可能是“渴”了。

喝水不够,居然会让人变“笨”吗?

如果会,到底缺多少水才会让大脑“罢工”?


1

一、大脑缺水时,

到底发生了什么?



1.1

来自33项研究的证据


科学家们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下了大功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对33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得出结论:脱水确实会损害我们的大脑认知功能,当身体失水超过体重的2%时,大脑的功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1],比如:



注意力“掉线”: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容易走神,难以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决策能力“打折”:选择困难症加重,在几个选项之间摇摆不定;同时做多件事的效率降低。

记忆力“摆烂”:别人刚告诉你的电话号码,可能一转头就忘了;想好的购物清单也记不清了。

反应速度下降:思考和执行一件事的敏捷性明显降低。





1.2

“2%”多不多?


“体重2%的水”,听着好像不少,但换算到一个70公斤的成年男性身上,其实只要流失1.4公斤的水分(不到一瓶1.5L的矿泉水),大脑就开始“卡壳”了。

如果是一个60公斤的女生,那么流失1.2公斤(1.2L)的水分,思维也就可能跟不上了。

这样看来达到这个失水标准并不难,可能你在空调房里埋头工作三四个小时,一直忘了喝水;或者跑步、跳操运动了差不多一小时;又或者天冷时在暖气房里窝了半天后,就会感觉口干舌燥了。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你的大脑可能就已经因为缺水而进入了“低效模式”。



1.3

大脑是个“用水大户”


虽然,我们的大脑只占体重的2%,但心脏泵出的血液中约有15-20%会流向大脑

当身体缺水时,血液会变得更黏稠,流向大脑的血流量也会减少。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打个比方来说:

(1)脑细胞供氧供能不足:神经元没了“口粮”,工作效率降低;

(2)神经信号传输变慢:大脑各区域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开始堵车;

(3)代谢废物清不掉:大脑的“清洁系统”效率下降,垃圾堆积。

缺水时,大脑为了自保就会启动“节能模式”,优先保证呼吸、心跳这些基本生命活动。至于注意力、记忆力、决策力这些“高配”功能,就只能先委屈一下,靠边站了。

有意思的是,缺水对男性和女性认知的影响不太一样。

一项交叉对照研究,设计让16名健康年轻人(男女各半)体验了24小时不喝水的感觉[2]。当他们体重平均下降了2.6%之后,科学家们发现:

无论男女,缺水后都感觉更疲劳、警觉性下降,感觉完成任务更费劲了。这很好理解,毕竟身体都“干”了,大脑自然想“躺平”。

但在测试反应速度时,男女间表现出了差异

女性缺水后,反应时间明显变长了。

但男性缺水后,反应时间反而缩短了。

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男性在面对生理压力(比如脱水)时,身体会启动一种“战斗或逃跑”的应激反应,暂时性地提升了某些表现。

但这并不代表缺水对他们没坏处,因为这种应激状态带来的提升不可持续,并可能会以更大的主观疲劳感为代价

这也提示各位女生们,更要注意提醒自己喝水哦~


2

二、自我检测:

你的大脑“渴”了吗?


想知道自己的大脑是不是在“喊渴”,其实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复杂的仪器。


2.1

最简单的信号:上个厕所就知道了


没错,就是观察尿液的颜色。这是医生们最常用,也是很可靠的快速判断方法。你可以对照下面的尿液颜色色卡,你最近一次的尿液是什么颜色的?

小提示,下面这些情况会影响尿的颜色

(1)晨尿通常偏黄,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另外,服用B族维生素也会让尿液变黄,需要排除这个因素。

(2)火龙果、甜菜根、覆盆子、苋菜、蓝莓等食物,都会让尿液从黄色系变为红色系,红色、粉红色、紫红色、暗红色等。

(3)如果吃了过多的柚子、哈密瓜、胡萝卜等富含 β-胡萝卜素的食物,尿液颜色会变成橙色或亮黄色。

(4)大量进食含绿色素的食物会让尿液变绿,像芦笋不仅会让尿液颜色变绿,还会有奇怪的霉鸡蛋味。

如果你吃了这些食物后,发现尿液颜色不正常,别慌,先观察下自己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果没有,可以在不吃这些食物后的1-2天再观察下,如果尿液颜色恢复正常,基本就可以放心了。



2.2

身体发出的其他“求救信号”


除了尿液,你的身体和大脑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求救”,比如:



大脑信号


身体信号: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以上2-3种情况,那就是身体催着你喝水的信号了。



3

三、给大脑“滋养”,该怎么喝水?



3.1

每天喝多少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而成年女性应每天喝水1500毫升[4]。当然,如果是特殊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来调整喝水量。

比如你处于大量运动高温环境感冒发烧久坐空调房或暖气房中,身体脱水量增加,根据自身状态再多喝几百毫升甚至更多也是有可能需要的。短时间大量出汗的时候,补水别忘了也要同时补充些电解质



3.2

什么时候喝水好?


口渴了才喝水也来得及,但那已经是身体开始缺水的信号了,当然补救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太大损失。

而无论是想让大脑保持状态,还是维护健康,更主动、少量多次地喝水当然是更好的

将一天至少1500-1700毫升的喝水量分布配合在每天的作息中,可能更容易做到和坚持。下面这份“饮水时间表”可以拿来参考试试:



3.3

喝什么水好?


首选:自然是白开水。

可选:无糖苏打水、淡茶水、无糖柠檬水、矿泉水也不错。

偶尔喝:稀释过的天然果汁;换换口味奖励自己一下。

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功能饮料,除非是高强度运动后


4

四、改善“喝水少”的小技巧


看到这道理懂了,但仍觉得很难做到?可以试试这几招:

(1)制造“视觉提醒”:在办公桌上视线范围内放一个大容量的透明水杯。看到水位,能提醒你时常喝一口或者去接水。

(2)建立“习惯链接”:把喝水和你已有的习惯绑在一起。比如,每次开会前喝一口,每次上完厕所回来喝一口,每次站起来活动时喝一口。

(3)增加“喝水趣味”:如果觉得白开水“没味道”,可以加几片柠檬、薄荷叶,或者泡一包花草茶。有时候,一个好看的杯子也能成为你喝水的动力。

(4)善用“提醒工具”:手机设置定时提醒,但别太频繁,否则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5

五、还有些健康提醒



5.1

水不是越多越好


虽然我们鼓励多喝水,但凡事过犹不及。短时间内猛灌大量的水(比如1小时内超过1升),可能会导致“水中毒”(低钠血症),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非常危险。记住“少量多次”才更健康。



5.2

特殊人群需遵医嘱


如果你有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控制饮水量,千万不能盲目多喝。



5.3

老年人要格外注意


一项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大规模研究分析了2,506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的数据,发现: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对维持认知能力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老年女性[3]。

由于老年人的口渴感会变迟钝,家人最好多提醒,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定时饮水的习惯。



5.4

补水可以不光靠“喝”


空调会把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中凝结成水滴,所以空调吹出来的风湿度比较低,长期呆在这种环境里,黏膜和皮肤的含水量会下降。很多人在空调房里呆久了更容易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就是因为空调房湿度太低了。

还有到了冬天,很多家庭室内都会供暖气或者自己烧火,天气干燥加上热力烘烤,室内湿度也就更低了。

这时候,多喝水和使用加湿器会有帮助,当然加湿器一定记得定期清洗干净

别再等大脑给你“卡顿”警告才想起喝水了,看完不如先“干”一杯吧~


参考资料


[1] Wittbrodt, M. T., & Millard-Stafford, M. (2018). Dehydration impairs cognitive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50(11), 2360-2368.

[2] Szinnai, G., Schachinger, H., Arnaud, M. J., Linder, L., & Keller, U. (2005). Effect of water deprivation on cognitive-motor performance in healthy men and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89(1), R275-R280.

[3] Bethancourt, H. J., Kenney, W. L., Almeida, D. M., & Rosinger, A. Y. (2020).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hydration status and water intake among older adults, NHANES 2011–2014.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59(7), 3133-3148.

[4]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养生   浆糊   大脑   脑子   下午   尿液   身体   颜色   空调   感觉   体重   信号   口干舌燥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