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尔街日报》最新的数据,去年(2024年),咱们从美国买了126亿美元的大豆。这是个什么概念?美国大豆出口的第二名欧盟和第三名墨西哥,俩加一块儿,也就买了50亿美元。咱们一家的采购量,是他们总和的两倍还多。
现在,咱们这最大的客户说不买就不买了,那豆子可不就砸手里了嘛。美国人也急啊,到处找下家。白宫那帮人火急火燎地联系越南、埃及、孟加拉这些国家,说:“哥们儿,多买点我们的大豆吧,便宜!”
可问题是,这些国家的饭量就那么大,就算他们敞开肚皮吃,也填不上中国留下来的这个巨大的窟窿。
所以说,这场风暴,对美国的大豆产业来说,是实打实的“前所未有”。
面对这个烂摊子,特朗普团队坐不住了。老朋友们都知道,这位先生的行事风格向来不走寻常路。他搞了两个主要动作。
第一个,就是上面说的,满世界找新买家,但这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二个,就是搞“救助计划”,说白了就是政府掏钱给农民发补贴。去年12月,美国国会就批了100亿美元的农业救助。现在眼看顶不住了,特朗普又琢磨着再追加140亿美元。
钱从哪儿来呢?这就要说到他的“歪招”了。
10月6号,有白宫官员给媒体透风,说特朗普准备和他手下的农业部长碰个头,敲定这笔钱的来源。来源是啥?竟然是他之前乱加关税收上来的那笔钱。
大家听明白这个逻辑了吗?特朗普先是对包括咱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收上来一笔钱。然后,因为他的关税政策,导致咱们不买他的大豆,农民遭了殃。最后,他再用从我们身上收来的关税钱,去补贴他们受损的农民。
这钱转了一大圈,等于用咱们的钱,去安抚他自己政策的受害者。 这操作,确实非常“特朗普”。
你可能会觉得,这招儿挺高啊,形成了一个“闭环”。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真能解决问题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根本治不了本。
补贴能发多久?一年?两年?农民要的是长期稳定的市场,而不是看政府脸色领救济金。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把美国农民的未来,绑在了特朗普的政治战车上。
理论说多了没意思,咱们来听听一个真正在地里刨食的美国农民是怎么说的。
在伊利诺伊州,有个叫罗恩金德里德的农场主,他种了1700英亩的玉米和大豆。秋收过半,他对着记者满脸愁容。他说,虽然有40%的大豆是按之前的合同卖出去了,但剩下的60%,堆在仓库里,还不知道下家在哪儿。
更要命的是,市场上大豆堆积如山,价格一天比一天低。
金德里德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说,除非能立刻重新打开中国的市场,否则他们这些农场主谁也别想好过。
说到这,他讲了一句特别戳心窝子的话,这句话也被很多媒体引用了:
“中国似乎毫无紧迫感,反倒是我们美国农业界的焦虑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他不是没努力过。他听从政府的建议,拼命把大豆往越南、菲律宾这些亚洲国家推销,也想尽办法说服本地的养殖户多用一些豆粕做饲料。销量确实动了一点,但他最后无奈地摊了摊手,说了一句大实话:“一夜之间,我们根本无法找到替代中国的市场!”
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所有美国豆农的心声。那种巨大的失落和无力感,隔着太平洋我们都能感觉到。
金德里德说我们“不急”,他说对了。咱们确实不慌。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咱们每年需要进口那么多大豆,不从美国买,我们自己的油料、饲料够用吗?
这就要说到咱们国家的战略布局了。这些年,我们早就意识到,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多么危险。尤其是在农产品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还记得几年前那场贸易摩擦吗?其实从那个时候起,咱们就已经开始加速全球采购的多元化布局了。
美国不卖,我们转身就去了南美。阿根廷的大豆已经大量运往中国港口。 再往南看,巴西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他们的种植季节和美国正好错开,完全可以实现无缝衔接。咱们和巴西的农业合作,这些年一直非常深入和愉快。
换句话说,地球上不是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种大豆。这张牌,主动权和时间,一直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咱们自己的农业部门也没闲着。国内的大豆种植补贴、技术改良一直在推进,虽然要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提升国产大豆的产量和竞争力,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这个大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所以你看,咱们这边,有阿根廷、巴西等国际卖家排着队等着合作,国内自己也在发力。供应链稳得很,心态自然就放松了。
反观美国那边呢?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过去这些年,因为对华出口的利润实在是太诱人了,美国中西部大量的农田都改种了大豆,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现在中国这个龙头市场一关闭,想让这些农民掉头去种别的,哪有那么容易?土地、设备、技术、市场,全都是问题。
今年已经收上来的大豆怎么处理?明年还种不种大豆?这些问题,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美国农民的心头。他们能不能挺过今年这个冬天,还真不好说。
其实,眼前这一幕,总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回想2018年、2019年那会儿,同样是贸易争端,同样是大豆,同样是补贴农民的戏码,几乎是原样复刻。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那一次,美国的农民就吃了大亏,很多人甚至因此破产。没想到几年过去,同样的故事又上演了一遍。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靠挥舞关税大棒,靠玩弄政治手腕,是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的。 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人为地切断产业链、供应链,最终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而且伤得最深的,往往是本国那些最普通的劳动者。
特朗普的“歪招”,或许能为他赢得一些短期的政治选票,安抚一下红脖子州的情绪。但从长远来看,他正在透支美国的国家信誉和美国农民的未来。
市场一旦丢失,再想拿回来,付出的代价将是成倍的。当中国的买家已经习惯了和巴西、阿根廷的商人打交道,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信任之后,凭什么要再回头去高价购买你的美国大豆呢?
棋局已经摆开,我们落子从容。而对于大洋彼岸的那些农民来说,这个收获的季节,滋味恐怕是五味杂陈。他们的焦虑,或许才刚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