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企业暂停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这一消息瞬间引起国际市场震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迅速回应,称此举“令人失望”,并希望问题能尽快解决。 这场表面上的商业博弈,背后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争夺定价权的战略决心,扩大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钢铁行业曾长期陷入“买啥啥涨”的怪圈。自2003年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后,中国的进口量从当年的2.08亿吨飙升至2024年的12.37亿吨,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81%。
然而,巨大的需求并没能转化为定价优势。
2004年至2008年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连续六年上涨,累计涨幅超过200%。2008年单年涨价65%,导致中国钢企成本激增124亿美元,导致钢铁行业利润率极低。
定价权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山垄断,中国只能被动接受日本新日铁与巨头谈定的“亚洲公开价”。
问题的根源在于贸易机制的双轨制。中国1200家钢铁企业中,仅112家拥有长期协议矿进口资质。
大型钢企能以低价签订长协矿,再转手加价倒卖给中小钢厂牟利,乱象一塌糊涂。
面对困局,中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成立,这家央企的唯一使命就是整合国内铁矿石进口需求,夺取矿产资源定价权。
董事长姚林曾执掌鞍钢和中铝,总经理郭斌来自宝武,管理层兼具矿产和钢铁背景。
真正的战略突破发生在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已探明储量44亿吨,平均品位高达66%,远超澳大利亚主流矿山的57%。
按计划,2025年11月将运出50万至100万吨矿石,2026年产能爬坡至6000万吨,最终年产量达1.2亿吨,占全球供应量的10%。
人民结算的推进并非孤立行动。2024年必和必拓已首次开展人民币计价对华贸易,上海期货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占全球70%。
2025年9月2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该指数以人民币计价,聚焦青岛、曹妃甸港口61%品位铁矿石现货成交价。
这一举措旨在构建反映中国实际供需的“价格锚”,挑战现有以美元和海漂货为基准的国际定价体系。
中国此次暂停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精准击中了澳大利亚经济的要害。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最值钱的出口商品,2023年对华出口额高达718亿美元。中国占必和必拓皮尔巴拉地区出货量的约85%。
这一依赖度高於先前的预估,也高於力拓的79%。
如果中国的采购禁令被广泛执行,将影响必和必拓的Jimblebar粉矿石出货,这约占其销售组合的20%。
在过去六周内,抵达中国的澳大利亚货物市场份额已从32%下降至26%。
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铁矿石供应商的合作正在加强。巴西淡水河谷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与中国钢企进行常态化的人民币结算。
2019年,澳大利亚巨头力拓与中国企业签署了首份人民币计价供应合同。
从当前形势看,中国夺取铁矿石定价权的胜算正在增加。
供应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国并未止步於西芒杜,在秘鲁的邦沟铁矿、喀麦隆的洛比铁矿相继投产。
这些布局与国内“铁资源开发计划”形成呼应:2024年国产铁精粉产量达3亿吨。
技术突破同样加速了定价权转移。2024年中国工程院研发的“闪速炼铁技术”将冶炼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6秒,并能高效处理低品位矿石。
这使得对澳洲高品位矿的依赖下降30%。
同时,国内电炉炼钢占比提升至25%,废钢年利用率突破3亿吨,替代了约4亿吨铁矿石需求。
中国还建立了1.5亿吨战略储备库,通过“淡储旺销”调节市场波动。2024年通过释放储备和减少采购,铁矿石价格从230美元/吨跌至90美元。
澳大利亚年出口收入损失约500亿澳元。
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定价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北铁指数”的发布和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中国正在将自己庞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定价影响力。
这条从“价格接受者”到“价格制定者”的转型之路尚漫长,但中国企业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你认为中国能否成功赢得铁矿石定价权争夺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和收藏,也欢迎转发给更多对财经话题感兴趣的朋友!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