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丨卢浮宫被盗,文化遗产安全警钟为谁而鸣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世界访问量最高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法国卢浮宫发生惊天盗窃案,四人盗窃团伙、七分钟时间,盗走了八件法国王室珠宝。

据法国《巴黎人报》,目前已有两件珠宝被找回,其中包括欧也妮皇后的皇冠。但这件珍贵藏品疑似因盗匪逃跑时掉落而被损伤,当前藏品的整体损失仍在评估中。

欧也妮皇后的皇冠(资料图)

卢浮宫盗窃案并非偶然。近年来,欧洲的博物馆多次发生重大失窃案。2024年法国博物馆盗窃案数量从2023年的9起激增至21起。这些事件背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

文物安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命线”,卢浮宫案件给世界各国人民敲响了警钟——这类犯罪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更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

“这些王室珠宝本身即是一段历史——从皇宫走入博物馆、由王权转为国家象征、向公众开放。”多位文物保护专家指出。一旦藏品脱离其原展示语境,其所承载的识别意义、文化价值便难以恢复。而且文物一旦被盗,往往面临漫长的“回家”之路,被盗珠宝可能会被拆解后运往各地销赃。

当追索之路漫漫,如何安全妥善的保护文物、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近年来推动的“预防性保护”正是对此的回应——例如国家文物局今年新印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导则(试行)》,强调通过提前防范、定期监测和风险管理,将问题消灭于萌芽。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推出了首个全球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该馆使用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对全球270多件被盗文物进行数字化重建与展示,旨在加强文化财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打击对文化财产的非法贩运。

被盗的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资料图)

除此以外,采用更安全可靠的科技防护、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培养公众的文保意识,更多的文保措施仍在不断推进中。

不翼而飞的珍宝能否被追回尚未可知,但留在每个人心中的伤痕难以磨灭。今天我们保护文物,不仅是因为文物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更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只有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才能让先辈们的遗存跨越时间的洪流,向后世诉说永恒的故事。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社 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时尚   卢浮宫   警钟   文化遗产   文物   法国   国家文物局   盗窃案   藏品   博物馆   皇冠   珠宝   预防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