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陆续分享《赣州地标》十八区县系列,预计整理发表100篇,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欢迎关注转发宣传。
本头条号从导游的视角游览景区,有专业的导游词,有旅途的调侃,有带红培班的思考,也有带团路上的诗和远方,更有日常生活的泪和辛酸,持续更新《赣州地标》《唐江生活》《薛导游记》系列。
(点击可导航前往打卡)明远第客家围屋
往期阅读原文:定南旅游景点一 有六个炮楼的大围套小围的围屋 明远第客家围屋(出行游览线路攻略)

明远第围位于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系谢氏先祖所建,是赣南客家围屋中极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以下为其详细介绍: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位置
- 地处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坐西朝东,背依青山龙脉,前临池塘溪流,周边良田环绕,远眺笔架山,符合赣南风水理论中 “藏风聚气、文贵财兴” 的选址理念。
- 历史
- 始建于 1846 年,历经清代与民国时期扩建,形成 “大围套小围” 的独特格局,最多可容纳 168 户、200 余人居住。

建筑结构与布局
- 规模
- 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约 2270 至 2359 平方米,面阔 62 米,进深 36.6 米,共两层,高 6.3 米。
- 形制
- 采用 “回” 字形布局,为 “两进四横、四围六堡” 式围屋。核心为中间 “两进两横” 的两层民居,外围由四排围屋环绕,形成 “大围套小围” 结构。民国时期在左右两侧增建围屋及炮楼,最终形成前后各一排、左右各两排的完整格局。
- 细节
- 墙体
- 清代外墙厚 88 厘米,民国部分厚 40 厘米,基为浆砌块石,上部青砖抹灰;内墙基为青砖或块石,上部土坯砖。
- 门窗
- 外窗统一为青石框铁栏结构,部分饰以铜钱、万字纹;炮楼设长条形、圆形等射击孔及瞭望口。
防御体系
- 六座炮楼
- :为赣南唯一六炮楼围屋。其中清代四座内炮楼高 8.46 米,民国两座外凸炮楼高 9.2 米,均设多层射击孔,可全方位防御。
- 防御功能
- 仅开一扇正门及两侧小门,炮楼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内部廊道四通八达,便于居民转移。
文化特色
- 宗祠与居住
- 围内分三进三厅两井,上厅设祭台、龛盒,中厅为宴会场所,下厅为乐坛;木柱鼓形石墩雕刻精美,厢房屏门阴雕阳刻吉祥纹样,鎏金着彩。
- 风水设计
- 门前泮池兼具消防、排污与 “藏风聚气” 寓意;天井纳光排水,体现 “养气” 理念;龙井水质清甜,被视为家族兴旺象征。
- 民俗内涵
- 围内保留客家铃帽文化、采茶戏等民俗活动,2024 年被纳入国际环保专家考察行程,成为客家文化展示窗口。
保护与荣誉
- 文保地位
- 2010 年列为定南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入选江西省文物普查 “百大新发现”,2012 年获评省级文保单位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保护措施
- 政府持续修缮维护,编撰《定南明远第围资料汇编》,结合旅游开发融入民俗活动,推动活态传承。
旅游现状
- 游览亮点
- 六炮楼独特设计、精美木雕与风水布局为核心看点,周边配套客家风情街、脐橙采摘园等。
- 明远第围以其罕见的六炮楼结构、严谨的防御体系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赣南客家围屋中的 “东方城堡”,是研究客家建筑艺术与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下期预告:赣州地标(86)定南围屋:太公八角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