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高考家庭,两种极端结局——当288分的考生全家开香槟庆祝,575分的“失败者”却被扫地出门。
在湖南安化县这座小城,小凯(化名)的故事撕开了中国教育最深的伤疤:当分数成为亲子关系的唯一纽带,当985成为人生的唯一出路,很多家庭正在教育极端化的钢丝上摇摇欲坠。
小凯曾是家里的骄傲。在长沙长郡高中三年,他的名字长期占据年级段前列,家中满墙的竞赛奖状是父母最大的精神寄托。
然而进入高三后,一部智能手机改变了命运轨迹——从偷偷刷短视频到通宵打游戏,曾经引以为傲的自控力在算法诱惑前土崩瓦解。
高考放榜日,物理类575分的成绩如一道惊雷劈碎全家幻想。
这个超过湖南一本线60分的成绩,在父母眼中却是“耻辱”的象征。
父亲当众撕碎墙上的奖状,母亲将其赶出门外时说道:“必须考上985,不然不送你读大学”,
而当他带着记者默默去按家里大门的电子门锁时,一句机械式的“操作失败”语音播报彻底断绝了他与这个家庭的关系。
昔日骄子一夜沦为街头流浪者。
当记者联系上他父母时,他母亲的回答是:
“你不要再找我们了,我们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找任何人都是空的(没用的),你真得没有一点悔改之心,我们各自安好,你做你该做的事情,我们上我们的班”。
而这些冰冷刺耳的话都是当着小凯面直接说的,讽刺的是,千里之外另一个家庭正为288分的成绩欢呼雀跃。
这家人早看透教育的本质:“孩子尽力了,健康快乐就好”——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照见中国家庭的认知鸿沟。
对于这件事,一开始我还以为网友会清一色的倒向小凯这一边,认为他的父母有点不近人情,但当我仔细看了一圈评论区后发现,网友基本都是站在他父母这一边的。
比如:
“这孩子眼里只有对家长的抱怨,没有找自己的问题”。
“没打他就不错了,光说长郡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多贵”。
“这么说吧,长郡的话,至少一半的孩子都能上985,他考575,是垫底了,我是他妈我也不能接受”。
“原本是尖子生,沉迷于玩手机,考了575,长郡中学的尖子生,变成倒数,父母不打他已经够好了”。
“我也觉得父母做得对“。
“父母肯定管过,只是后面心寒了”。
不难看出,从湖南网友的回复来看,他们之所以能理解小凯父母的做法,其中一个关键是小凯来自长沙长郡中学,而这所高中算是长沙“四大名校”之首,近年清北录取人数稳定在60–80人,2024年为71人,2025年预计66–79人(全国排名第6–10位)。2025年通过清北强基计划录取17人(清华7人、北大10人),居湖南首位。
2014–2024年累计输送清北学生超700人,占湖南省清北名额30%以上。
近三年获五大学科奥赛国际金牌14枚、亚洲金牌4枚,实现湖南省奥赛“大满贯”。
好吧,看完这些,我懂了,这就好比自己家的“天之骄子”突然之间坠落了,自己一直的期待突然被狠狠摔碎了,此时我好像突然能理解他父母的心情了。
虽然我理解他父母,但还是想说一点,高考分数确实重要,其分量在当下升学制度中无可置疑。它如同通向高等教育资源的“准入凭证”,是无数普通学子奋力争取的人生跳板——分数高低往往直接决定大学平台、专业选择乃至初期职业路径。
然而,分数之重并非人生终极砝码。在人生这场漫长马拉松中,高考只是其中一道起伏的坡坎。 分数无法精准丈量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力——如坚韧的品格、创新的思维、协作的精神、实践的智慧。
我们见过太多分数耀眼者最终泯然众人,而一些考场失意者却在社会熔炉里淬炼出灼灼光华。高考分数是通向未来的钥匙之一,却绝非唯一那把。
最后作为外人,我只想说当教育简化为分数生产线,学校就成了扼杀生命力的机器。那些被赶出家门的575分学子,与288分庆功宴上的笑脸,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荒诞注脚。
或许教育的真谛,藏在那位河南608分女生扑进父亲怀抱的泪水中——分数终将褪色,唯有人性的温度能穿越人生长河。
毕竟没有哪张高考试卷能衡量爱的深度,也没有任何排名可以定义生命的价值。
你们对于这件事还有哪一些个人看法,欢迎留言。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