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场风暴牵动人心。一场在武汉大学,舆论的巨浪正推动着对“诬告”事件的复核调查,让人看到一丝拨乱反正的微光。
而另一场风暴,则在杭州和香港的上空盘旋。昨天,香港高院的一纸裁决,让娃哈哈的“后宗庆后时代”迎来了第一场地震:宗馥莉被暂时冻结了对一笔高达18亿美元信托资产的处置权。
舆论哗然,许多人将此解读为“长公主首战告负”。
但,这真的只是首战吗?或者说,这仅仅是开始吗?在我看来,香港的判决只是揭开了帷幕一角,底下是早已暗流涌动的深渊。宗馥莉面临的,或许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布好的“必输之局”。
第一张底牌:绕不开的“血缘”与“法理”。
可能大众的情感天平,是倾向宗馥莉的。在过去三十年的公众叙事里,她是宗庆后唯一的“王储”,是娃哈哈帝国公认的继承人。然而,法律不讲故事,只认证据。
这次将她告上法庭的,是三位同父异母的弟妹。无论我们情感上多么不愿接受“私生子”这个设定,但在现代法律的框架下,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完全平等的继承权。
这是悬在宗馥莉头顶的第一把利剑,也是她最难拆解的一张牌。
一旦亲子鉴定完成,证据链闭合,这三位“不速之客”就将以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站到分割遗产的牌桌前。届时,宗馥莉在继承人数量上将从“唯一”变为“一对三”,甚至“一对四”(算上对方母亲杜建英)。
要想赢下这一局,若拿不出有力的遗嘱和证据,除非修改法律。
第二张底牌:父亲的“亲笔信”与“双重局”。
如果说血缘是法理基础,那么宗庆后生前的安排,则让这个棋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据披露,宗庆后亲笔手书,明确指示要为这三个孩子设立信托,每人七亿美金,“专款专用”。这封信,成了对方最致命的武器。它如同一道绕不过去的圣旨,直接定义了这笔巨款的归属,任何人都无权更改其父的生前意志。
香港法院冻结资产,正是基于此——保护这封“授权书”所代表的契约精神。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称,宗庆后早已与施幼珍(宗馥莉之母)离婚,并与杜建英在美国和国内均有婚姻登记。如果这份“双重婚史”被证实,那对方三个子女的地位将不再是“非婚生”,而是“婚生”,这无疑会让宗馥莉的处境雪上加霜。
看到这里,谁都会为宗馥莉感到委屈。父亲为那三个孩子准备了21亿美元的“小金库”,而作为一直陪伴左右、为集团殚精竭虑的“独女”,却仿佛被排除在外。这种情感上的“不公”,比法理上的劣势更让人意难平。
第三张底牌:宗馥莉的反击与娃哈哈的“命门”。
那么,宗馥莉真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坐以待毙吗?也未必。
她手中至少还有一张王牌——一份2020年的公证遗嘱(明确“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见证人包括娃哈哈核心高管,但无家族成员签字),还有一份2024年3月办理的遗产继承公证(办理时提交了施幼珍结婚证、独生子女证等12项证明,强化其唯一继承人身份)。
这份遗嘱明确指出,所有境外资产由她继承。
这成了她与父亲“亲笔信”进行法律效力博弈的关键。究竟是更早的手书信托意向有效,还是更晚的公证遗嘱效力更高?这将是法庭上最核心的拉锯战。
然而,真正的“命门”不在香港,而在杭州。
当战火从18亿美元的境外信托,烧向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时,这场战争才算真正进入了核心。这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娃哈哈控制权的问题。也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这恰恰是最大的悲哀。无论宗馥莉最终是赢是输,这场被公之于众的家族内斗,已经让娃哈哈这个“民族品牌”严重“失血”,还可能是长期失血。
经销商在观望,渠道在动摇,消费者的信任在流失。
从朴素的情感出发,希望“正统”战胜“非正统”,希望“勤奋”战胜“不劳而获”,更不希望一个民族品牌因为内耗而倒下。
这场官司,考验的早已不是宗馥莉一人,而是整个娃哈哈帝国的未来。
无论法律最终如何裁决,那个曾经由宗庆后一手建立的商业王朝,都将在震荡中受损,国有资产受到的冲击也必然很大。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