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我们老是听到一个词儿,叫“去风险”。起初,这词儿是美国那帮人喊得最响,说要跟中国经济“脱钩”,把供应链从中国挪走,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觉得这样才安全。可现在呢,风水轮流转,这“去风险”的风向,好像吹到我们这边来了。
怎么说呢?就拿前阵子特朗普又整出的幺蛾子来说吧。那哥们儿,只要一上台,看谁不顺眼,就想收点儿过路费、保护费。这次他盯上的,是中国的船。对,就是那些满世界跑,把“中国制造”运到全球各个角落的大货轮。他宣布,从今年10月14号开始,凡是进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都得单独缴费,而且这钱收得可不是小数目,说是每净吨50美元,到2028年还要涨到140美元。
说白了,这不就是明抢吗?一艘万箱级的集装箱船,净吨位七万吨,这么一算,进一趟美国港口,就得交三百五十万美元。这笔钱,三年后涨到近千万美元,差不多是整船货值15%的“过路费”。这哪儿是收费,这是直接从你口袋里掏钱啊!
特朗普这算盘打得挺响,他想,这么一来,要么中国船运企业就得忍痛交钱,要么就得把生意让给美国船运公司,顺便还能提振一下美国自家早就凉透了的造船业。但问题是,他忘了,这世界上不止美国一个港口,做生意的人也都不傻。
消息一出,国内不少人拍案而起,觉得这事儿太欺负人了。可咱们冷静下来想想,这事儿真有那么糟吗?恰恰相反,这回,我们自己人就先站出来“去风险”了。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在他们最近的中期报告里明确提到,接下来会重点拓展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什么意思?就是不跟你美国玩儿了。既然你这儿风险这么大,说变脸就变脸,那我干脆就减少你那边的业务,把精力放到其他地方去。
这其实不是拍脑袋的决定。中远海运早就未雨绸缪了。从上半年数据就能看出来,他们在中国大陆、亚洲内部以及其他国际航线的业务增长都挺喜人,跨太平洋航线虽然也有增长,但比重明显不如其他几个板块。这说明,在特朗普的“贸易大棒”一次次挥舞下,中国的企业早就开始调整策略,主动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
这么一来,特朗普的算盘就打空了。他以为能逼着中国企业就范,结果反而把人家给逼走了。这就像你开了一家小卖部,觉得某个老主顾有钱,就想对他单独加价,结果人家扭头就去隔壁家买了。你一分钱没挣到,还把老主顾给得罪了。
而且,这事儿不光影响中国企业,也牵连了一大批用中国船只运输的国际企业。他们的运输成本也会水涨船高,最终,这笔账还是会算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头上。像美国的煤炭、农业这些大宗商品出口商,他们用船最多,这回跳脚抗议得也最凶。因为他们清楚,中国船企一撤,短期内美国根本找不到能填补空缺的替代品。等到运输旺季一来,运力短缺,整个供应链都会乱套。
特朗普这招,看着是想振兴美国造船业,但实话说,这念头本身就是颗“歪果”,怎么结也结不出“甜果”。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就搞过“制造业回流”的把戏,他给企业各种优惠,忽悠人家到美国建厂。结果呢?人家来了才发现,美国的经营成本实在太高了。产业链不完整,啥都得进口,人力成本还高得吓人。举个例子,之前有家韩国企业收购了一家美国船厂,结果发现,在美国造一艘船的成本,竟然是中国的六倍!这买卖怎么做?亏本儿啊!
特朗普今年还拉着韩国总统李在明,要求韩国企业加大对美国造船厂的投资。李在明迫于压力,答应投了1500亿。可这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人才缺失、设备老化、产业链断裂,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砸也砸不回来的。就好像你家厨房漏水,你不想着修水管,却跑到邻居家门口堵水龙头,觉得这样自己家就不漏水了。这逻辑,不觉得荒谬吗?
所以,特朗普的这番操作,看着是给美国造船业“上了一剂猛药”,实际上是把美国经济推向了一个更深的泥潭。他以为是惩罚中国,结果惩罚的是自己的企业和民众。这不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特朗普这次的“收费”闹剧,其实是中美关系这几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贸易战到科技战,美国一直想通过各种手段,对我们进行遏制。但每一次,都像是我们在练内功,他们成了我们的陪练。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实打实的发展,是我们在高科技、高端制造业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美国人想“去风险”,说到底,是想削弱我们的实力。但他们越是这么做,我们反而越是意识到,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但这次,情况不一样。我们没有被美国的政策牵着鼻子走。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战略。当美国想用高额关税来限制我们时,我们开拓了新的市场;当他们想用港口费来打压我们时,我们的企业选择了“集体弃用”。
这不光是经济上的博弈,更是战略上的较量。美国想把我们逼到墙角,但我们却在墙角找到了新的出路。美国想用“霸道”来解决问题,但我们用“智慧”来应对。这其中,展现的不仅是我们的韧性,更是我们的自信。
特朗普的这番“收费”闹剧,看似是针对中国,实际上是对美国的又一次伤害。它不仅不能振兴美国的造船业,反而会加速中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对美国市场的“去风险”进程。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甚至是非中资企业,为了规避美国的政策风险,主动减少甚至放弃在美国的业务。这笔账,最后还是会算到美国人民头上。
所以,当我们在嘲笑特朗普的“狮子大开口”时,更应该看到这背后蕴含的深刻变化:我们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一方了。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对高风险的美国市场说“不”。这才是真正的“轮到中方对美去风险”。
这波操作,我们看得很清楚,也做得很干脆。 未来的路,我们自己走。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