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失败的地方,是找了一个没用又不会挣钱的老公;
男人最失败的地方,是娶了一个不体贴、只会伸手要钱的老婆。
有人辛苦挣钱养家,却回到家发现另一半只会挑剔、享福;
有人日日劳累,家里人还一句冷漠:“钱是给女人看的,不是给女人用的。”
原生家庭的阴影,也在婚姻里反复上演:
父母的自私与冷暴力,子女的冷漠与不孝。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残酷——一家子败家玩意儿,老人晚景凄凉,因为子孙不孝。
这些撕裂性的场景,在今天的婚姻里并不罕见。
它们不是个别人的故事,而是越来越多家庭真实的困境。
于是,男女互相埋怨:女人说“男人没用”;男人说“女人现实”;子女怨父母,父母怪孩子。
一、枷锁
“永远不要原谅原生家庭”这句话很极端,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
很多人的婚姻矛盾,其实是原生家庭模式的延续。
重男轻女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往往在亲密关系中缺乏平等;
冷漠暴躁的父亲,会让女儿一辈子不相信男人;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会让儿子在婚姻里永远长不大。
如果不觉察、不改变,这些隐性的伤痕,会在婚姻里一再重演。
二、放大
今天的性别撕裂,并不只是内部矛盾。
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 舶来的价值观 被系统性放大。
在西方,离婚率高、家暴率高、杀妻案件层出不穷。但这些黑暗面往往被掩盖,只留下“自由、浪漫、解放”的表象,被当作值得模仿的“样板”。
这种逻辑非常简单:
把婚姻塑造成战场,把伴侣塑造成敌人。
当信任瓦解,家庭破碎,下一代在混乱中长大,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也就被掏空了。
三、对立的逻辑,是无限放大的恶
今天的舆论场就是这样运转的:
一个“渣男”的案例,就能被放大成“所有男人都不行”;
一个“捞女”的新闻,就能被炒作成“所有女人都拜金”。
这种逻辑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容易放大恶,忽视善。
当这种声音掌握了话语权,男女就会互相踩踏、互相撕裂,最终变成民族内部最深的裂痕。
四、矛盾不是分手的理由
东方文明的底层逻辑,是“和”的智慧。
中国古人讲“时辰”:两个小时是一个情绪周期。夫妻争吵,往往只是短时的心猿意马。你若能收心守意,过了这个“时辰”,矛盾往往自然消散。
而西方的逻辑却是:吵架 = 不爱 = 我要换人。
结果就是更高的离婚率、更碎片化的家庭。
真正的智慧,是明白: 矛盾不等于不爱,争吵不是分手的理由。
五、结语
婚姻从来不是战场,男女也从来不是敌人。
真正的陷阱,是让我们相信对立,放弃珍惜。
一个民族是否能团结,一个社会是否能稳定,往往起于最微小的单位——家庭。
一达:快四十了,还是想通透地搞钱。互联网出身,商战洗礼,文章只关注两件事:搞钱,搞清楚搞钱这件事。
拆生意逻辑、解交易本质、讲底层规则,不说废话,不贩焦虑,只说真相。
(苏一达 2025.8.27 下午)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