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美国第一块稀土磁铁诞生,贝森特:结束中国“卡脖子”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撒胡

编辑|撒胡


就在最近,美国官方相当自豪并且异常骄傲的宣布,成功制成了第一块稀土磁铁,它被冠以“美国25年来首次”的历史定位。

对于这种喜事儿,美国财务部部长贝森特更是当众表示:“这是25年来美国制造的第一块(稀土)磁铁,我们正在结束中国对我们供应链的卡脖子。”

美国今后真的可以不依靠中国了吗?这项技术究竟可不可靠?

美国诞生的稀土磁铁

这场宏大的“独立”叙事,主角是一家名为eVAC的公司,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现实的骨感却让人有些尴尬。

支持这场伟大复兴的,是在建工厂里大约800名的建筑工人,这个规模,连《纽约时报》这样的本土媒体都忍不住嘀咕,觉得这更像是一场“吹嘘”。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他们的时间表,工厂要到2026年才能投产,首年计划产量仅为区区1200公吨,这个速度,被外界普遍评价为效率堪忧。

对急需摆脱依赖的美国工业来说,这更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专家们看得更透,形成真正有规模的生产能力,怎么也得五年起步。

要命的还不只是速度,美国这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克的“烧结钕铁硼磁体”技术,在中国看来,已经属于需要更新换代的上一代产品了。

中国的研究人员,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比如稀土过渡金属系稀土铁氮系磁合金,那才是下一代技术的战场。

为何偏偏选在中美第五轮经贸共识文件发布之后宣布?这更像是一种焦虑的投射,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航空航天和芯片巨头们,早已怨声载道。

马斯克就曾因为稀土问题影响他的机器人项目而大发牢骚,这次高调的声明,首要任务或许不是展示技术,而是给这些焦躁不安的行业大佬们“打鸡血”,缓解他们对供应链中断的深深恐惧。

这种遮遮掩掩的“创可贴”式应对,非但没能真正缝补上供应链的脆弱之处,反而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深度焦虑和追赶压力。

美国的资源困境

美国就算能叮叮当当地敲出磁铁成品,也只是解决了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他们真正的命门,被牢牢攥在上游。

制造磁铁,你总得有稀土原料吧?《华尔街日报》的数据一针见血:美国进口的稀土材料里,高达80%都来自中国。

这意味着,就算eVAC的工厂灯火通明,机器24小时不停转,生产线的“开关”依然掌握在别人手里,没有米,再好的锅也煮不出饭来。

别天真地以为中国的优势仅仅停留在稀土领域,把视线稍微拓宽一点,看看新能源的心脏——锂电池,你会发现一张更庞大、更严密的产业网。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个名字在全球锂电池行业就是巨无霸的存在,但更深层的控制力,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精炼环节。

全球约63%的锂、约80%的钴,以及高达98%用于制造电池负极的石墨,其精炼加工都在中国完成,正极材料方面,中国制造的占比也达到了惊人的79%。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卡脖子”了,这是一个覆盖从矿物到材料再到成品的系统性困局,一个更广、更深的依赖陷阱。

再来看另一个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领域:成熟制程芯片。这些芯片虽然技术不顶尖,但却是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大规模工业品的“神经中枢”,用量极大。

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占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产能,是全球制造业的坚实底座,稀土、锂电、成熟芯片,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产业矩阵,中国的战略优势,从不在于某个单一的拳头产品,而在于这张任何单点“突破”都难以撼动的完整生态网。

中国早就领先

这次稀土磁铁事件,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中美双方在供应链博弈中心态的变化,一方是拼命想夺回话语权的“追赶者”,另一方,则是着眼未来、主动设计游戏规则的“立规者”。

美方的声明,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心理战,俗话说,越是缺什么,就越爱炫耀什么,这种急切的宣告,与其说是源于技术自信的流露,不如说是为了安抚内部情绪、增加谈判筹码的策略性动作。

反观中国,姿态则要主动得多,他们不仅在埋头研发下一代稀土技术,确保未来几十年的领先地位,更展现出了全球布局的视野。

在非洲等地建设稀土加工厂,是为了主动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多元化,同时,国内高效的废料回收技术,据说能将对外的原料依赖度降低到5%以内,这又大大增强了内部循环的韧性。

从被动应对“卡脖子”,到主动开始“立规矩”,这是一种战略角色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目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生产者。

他们正凭借在稀土、锂电、成熟芯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未来的技术标准和贸易格局。

结语

所以,美国高调宣布造出25年来的第一块稀土磁铁,与其说是一次产业突破,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战略传播。

它的主要目的,是重振国内制造业的信心,但在强大而冷酷的产业生态现实面前,这种努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未来的全球竞争,早已不是单一技术的“卡脖子”游戏了,这是一场围绕全产业链生态、技术标准制定和全球资源布局的系统性博弈。

在这场深度较量中,仅仅依靠喊话式的“突破”和振奋人心的口号,是远远不够改变牌桌上现有格局的,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观察者网——2025-11-08——美财长这就吹上了:25年来首块美国造稀土磁铁,结束中国“卡脖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科技   稀土   美国   磁铁   中国   结束   技术   全球   芯片   领域   未来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