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杨磊
编辑| 姜召
初审| 刘洪
山东体育再次站上全国之巅,连续五届拿下全运会金牌榜第一,这样的成绩让多少省份望尘莫及。
金牌的背后,是无数运动员的汗水,更是管理者的智慧和付出。
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从19岁进入国家队开始,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体育事业,57岁依然奋战在一线,至今没有成家。

她就是山东体育局局长乔云萍。
这个名字或许你不熟悉,但提起李晓霞、张继科、陈梦,你一定知道。
这些奥运冠军的背后,都有她的身影。

一个女人,为什么能让山东体育持续领跑全国?
她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1968年青岛的冬天,乔云萍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
小时候身体不太好,父母让她练乒乓球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一练就是一辈子。
19岁那年,她终于站在了国家队的训练馆里,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国乒队服。
进入国家队的乔云萍并不是天才型选手。

那个年代的女子乒乓球,有邓亚萍这座大山压着,还有乔红这样的强手。
乔云萍很长时间都在给这些主力当陪练,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接发球,回球,再接发球。
训练馆里最早来的是她,最晚走的也是她。
很多人看不到希望就放弃了,但乔云萍没有。

她相信只要够努力,总会有机会。
机会真的来了。
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乔云萍和刘伟搭档女双,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那一刻,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些年当陪练的辛酸,那些被忽视的日子,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世界冠军的头衔,她用十几年的坚持换来的。
拿到世界冠军后,乔云萍最想要的是奥运金牌。
可现实很残酷,那个年代中国女乒人才太多,奥运会名额就那么几个,她始终没能站上奥运赛场。

看着队友们一个个拿到奥运金牌,她心里不是不难过,但从来没有表现出来。
这段经历让她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荣誉是短暂的,能培养出更多冠军才是真正的价值。

2025年的全运会赛场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身影。
31岁的陈梦本来已经打算退役,专心做教练。
就在这个时候,乔云萍找到了她。
两个人在办公室聊了很久,乔云萍没有用什么大道理,就是很朴实地说:"山东需要你,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为家乡打比赛了。"

陈梦当时就红了眼眶。
她太了解乔云萍了,从进省队开始,这个人就像妈妈一样照顾自己。
训练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无微不至。
陈梦记得有一次生病,是乔云萍半夜开车送她去医院,在医院陪了一整夜。

这样的恩情,用一块全运会金牌来回报,值得。
陈梦复出的消息传出来,很多人不理解。
31岁的年纪,在乒乓球界已经算老将了,为什么还要冒着受伤的风险回来?
只有真正了解乔云萍的人才明白,这个女人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她不会画大饼,也不会说空话,但她为山东体育做的每一件事,大家都看在眼里。

这次全运会,山东再次拿下金牌榜第一,陈梦贡献了关键的分数。

1998年,30岁的乔云萍结束了运动员生涯,开始担任山东乒乓球队主教练。
很多人觉得她年纪轻,能不能管好队伍是个问题。
乔云萍用成绩说话,她带队的第一年,山东乒乓球队就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突破。
李晓霞就是在这个时期被乔云萍发现的。

那时候李晓霞还是个小姑娘,打球很有灵性,但性格有点急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乔云萍看中了她的潜力,决定亲自带她。
从技术到心理,从训练到比赛,乔云萍倾注了全部心血。
李晓霞后来拿到奥运冠军,在领奖台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乔指导。

张继科和陈梦也是乔云萍培养出来的奥运冠军。
三个奥运冠军,这个成绩放在全国任何一个省份都是值得骄傲的。
乔云萍培养运动员有自己的方法,她从来不会一味地逼着练,而是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计划。

她常说:"运动员也是人,不是机器,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2015年,47岁的乔云萍被任命为山东体育局副局长。
从带一支队伍到管理全省体育,责任更大了。
她没有因为位置高了就脱离一线,每个项目的训练情况她都要亲自过问,每个重点运动员的状态她都要了解。

山东体育局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乔局长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都可能接到她的电话。

2023年,乔云萍正式担任山东体育局局长。
这一年她55岁,本该考虑退休的年纪,她选择了挑起更重的担子。
山东体育能够连续多届在全运会上拿到金牌榜第一,不是靠几个明星运动员,而是整个系统的优势。
乔云萍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全省的体育人才梯队。

她发现山东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后继乏人,年轻运动员的培养跟不上。
她马上组织专家团队,重新规划青少年体育培训体系,从选材到训练,从文化教育到心理辅导,每个环节都不能落下。
山东籍的奥运选手这些年成绩越来越好,金牌数量明显增加,这和乔云萍的管理理念分不开。
她提出"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让优秀运动员到国外训练,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引进高水平教练团队。

山东体育局的预算投入也在她的推动下逐年增加,训练设施、科研保障都在不断升级。
第15届全运会在大湾区举行,山东代表团的目标就是保住金牌榜第一的位置。
压力有多大,只有乔云萍自己知道。
每天早上六点就到办公室,看各个项目的训练数据,和教练们开视频会议,讨论战术安排。

比赛期间,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手机里全是各个赛场传来的消息。
山东最终实现了目标,连续五届拿下金牌榜第一。
这个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人的努力换来的,更是乔云萍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的结果。

很多人好奇,乔云萍为什么至今未婚。
她从来不回避这个问题,每次被问起都会笑着说:"没遇到合适的,就这样吧。"
其实大家都明白,不是没遇到,是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体育事业,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成家。
当运动员的时候,每天就是训练比赛,连休息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想别的。

当教练的时候,带着一群年轻运动员,操心的事情更多。
当领导后,管理全省体育,责任更大,压力更大。
乔云萍不是不想有个家,只是她觉得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不能三心二意。
她的家里很简单,除了几件家具,就是满屋子的奖杯和照片。

那些奖杯有她自己拿的,更多的是她培养的运动员拿的。
每次看到这些奖杯,她就觉得值了。
有人说她傻,一个女人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
乔云萍从来不在意这些话,她觉得人生的价值不是只有一种,能为山东体育做点事情,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这就是她的价值。

山东体育局的年轻人都很敬佩她。
有一次单位组织活动,大家问她后不后悔这样的人生选择。
乔云萍想了想说:"要说完全不遗憾那是假的,但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这样走。
因为我真的热爱体育,看到运动员拿冠军,比我自己拿冠军还高兴。"


1968年的青岛,没人能想到这个小姑娘会成为山东体育的领军人物。
从19岁进入国家队,到57岁担任体育局局长,乔云萍在体育这条路上走了38年。
这38年里,她经历了运动员的辛酸,教练员的艰辛,管理者的压力,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很多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乔云萍说得很朴实:"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坚持,就是热爱。
你真心喜欢一件事,愿意为它付出,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收获。"
她培养运动员也是这样教的,不要想着一夜成名,不要总想走捷径,踏踏实实训练,一点一点进步,总有一天会站上最高领奖台。

山东体育能有今天的成绩,和乔云萍这样的管理者分不开。
她不是那种只会坐在办公室发文件的领导,她深入一线,了解运动员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山东的运动员都知道,有困难可以直接找乔局长,她能帮忙的一定会帮。
这种务实的作风,让山东体育局上下一心,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现在的乔云萍,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也有了皱纹。
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说起山东体育的未来,还是充满激情。
她说山东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不仅要在竞技体育上出成绩,还要推动全民健身,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这是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

山东体育连续五届拿下全运会金牌榜第一,这个成绩背后站着的是乔云萍这样的奋斗者。
57岁未婚,把一生都献给体育事业,这样的人生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靠运气,是靠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
山东体育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无数像乔云萍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她们不求名利,只为心中的热爱,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信息来源:
山东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历年工作报告
中国乒乓球协会官方档案
全国运动会官方统计数据(2013-2025)
山东籍奥运选手数据库
《中国体育人物志》相关章节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