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金券套路横行!买酒省钱反成被割的韭菜

文︱陆弃

便宜没好货,这句话你妈念叨了几十年,你可能嫌烦,可放到今天的直播间里,它简直是写在屏幕上的血书。双节一到,白酒卖疯了,名酒价格打骨折,主播声嘶力竭地喊:“原厂原盒原盖!差价上千!不抢血亏!”弹幕嗨得像股市疯牛,人人眼睛放光,仿佛点下单就能赚一笔。可等你真的收快递,拆开箱子,才发现所谓“薅羊毛”,可能换来的是一瓶被人动过手脚的“开盖酒”。省了钱,搭了健康,还可能掉进一个无底洞。

记者盯了几场直播,场面辣眼睛。便宜几百上千的白酒,主播嘴里永远有一套说辞:什么“走过宴席”“不完美品”“扫码红包酒”。听上去文雅,其实翻译成人话就是——这酒被动过。有人直接点破:所谓“无损去积分”,根本不存在,全靠拔盖开瓶,把红包扫走,再塞回去装原装。主播倒也不怕丢人,在镜头里边展示被刮花的瓶盖,边说“外观依然漂亮”“自己喝没问题”。意思就是:你别拿去送礼,拿回家喝倒是行。听着都想笑——这不是明晃晃告诉消费者:你买的是个“二手货”吗?

问题是,这还真有人信。直播间里弹幕刷屏:“这么便宜还能囤!”“买来请客刚刚好。”可消费者评价一翻,立刻变脸:“说好的不开盖,结果盖子动过”“扫码红包全被人刮了”“盒子和瓶子的日期不一致”。一句比一句扎心。你以为自己捡漏,实际上被人割韭菜。更可怕的是,开过盖的酒,安全谁来保证?密封一破,空气、灰尘、甚至细菌通通进来了。你喝的是酒还是一瓶未知液体,天知道。

更骚的是,商家还玩起了代金券套路。页面写得一本正经:代金券,到店核销。可等你问能不能邮寄,主播立马给你暗号——“游寄”“+V”“客服告诉你”。几百上千的交易,被悄悄拉到微信里私转。平台监管?形同虚设。出了事?维权比登天还难。你买的不是酒,是一张进坑的门票。平台摆出一副“我啥都不知道”的样子,商家一边割韭菜一边钻空子,消费者成了夹心饼干,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再看看那些差价,谁不眼红?一箱舍得,直播间1380元,旗舰店2309元,差了快1000块。38度剑南春,旗舰店2300,直播间只要1680,甚至还能讲价。主播笑眯眯说:“厂家有补贴”“走过宴席”,说得好像喝便宜酒是天大的恩赐。可说到底,这些套路全是为了掩盖一个事实:酒不是原装,包装被破坏,积分红包早被掏空。你以为买的是“原厂特惠”,其实买的是别人喝剩的“人情酒”二手货。喝嘴里没差?也许。可一旦出事,厂家一句“非原装不负责”,你哭都没地方哭。

别忘了,这里面还有食品安全的硬风险。白酒一旦开盖,就不再是厂家背书的产品。有人换盖、有人兑酒,真假难辨。四川、重庆、河南、山西四地消协年初就提醒过:开盖酒、换瓶酒,风险极大。空气、灰尘、微生物全能进瓶子,酒液可能变质,甚至产生有害物质。这可不是“喝不出区别”那么简单,而是可能把你喝进医院。更别说一些黑心商家借这个机会以次充好,假酒混真酒,消费者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最让人窝火的是,这种乱象不是没人知道。监管部门发过提示,消协喊过话,酒企也一遍遍声明:凡是开盖换盖的,全不算原厂货,后果自负。可商家照卖不误,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消费者图便宜一冲动,下单就是一堆麻烦。说白了,三方谁都不想背锅,最后全砸在消费者头上。

到头来,这买卖像极了一出闹剧:主播把开盖酒吹成限时福利,商家靠代金券钻平台漏洞,平台靠“免责机制”洗干净手,厂家一句“不售后”撇得干干净净。消费者呢?拿到的不是便宜酒,而是一瓶瓶不明来历的液体和一肚子火气。便宜捡不到,坑倒是随处都是。

所以,下次你在直播间看到主播喊“比旗舰店便宜上千”,最好先摸摸良心,问自己一句:真有那么便宜的午餐?还是你已经被当成羊,准备下锅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美食   韭菜   套路   便宜   消费者   红包   商家   平台   厂家   白酒   二手   消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