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反内卷”作为经济工作重点

202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反内卷”作为经济工作重点,明确提出“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这一部署直指当前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矛盾,既回应了市场主体对公平竞争环境的迫切需求,也为破解资源错配、效率损耗等问题提供了政策框架。以下结合会议精神与现实案例,对反内卷进行系统性解读 :

一、会议核心政策导向解析


会议通过三大机制构建反内卷制度体系:

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推动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动,从根本上消除“政策洼地”引发的恶性竞争。例如,广东等地银行业协会已启动自律机制,遏制贷款价格“自杀式”竞争 。

2. 产能动态治理机制:对钢铁、汽车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一控两规范”,即严控新增产能、规范地方招商行为、规范企业竞争方式。工商银行率先将反内卷纳入下半年重点工作,通过优化信贷结构避免同质化竞争 。

3. 公平竞争法治保障: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执行,严厉打击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行为。汽车工业协会近期禁止车企发布销量周榜,正是行业自律响应政策的典型案例 。

二、典型内卷现象及深层动因

当前内卷呈现多维度渗透特征:

(一)行业竞争层面

- 银行业价格战:传统业务收缩导致天量资金涌入有限领域,银行通过压低贷款利率争夺客户,部分区域房贷利率已接近成本线。这种“以价换量”模式使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收窄12个基点。

- 汽车行业恶性营销:部分车企通过发布“销量周榜”制造焦虑,甚至采用“拉踩式”宣传贬低竞品,导致行业陷入“数据军备竞赛”。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价格平均降幅达18%,但市场集中度反而下降3个百分点 。

(二)职场生态异化

- 互联网行业形式化加班:大疆、美的等企业实施“强制下班”制度,暴露行业长期存在的“表演式加班”现象。某调研显示,深圳高新区互联网企业平均加班时长超40小时/月,但有效产出不足30% 。

- 高校科研评价扭曲:部分高校仍存在“唯论文”倾向,教师为完成考核指标,将精力投入低质量重复研究。2024年某“双一流”高校社科类论文撤稿率同比上升27%,凸显评价体系弊端 。

(三)教育领域非理性竞争

- 基础教育过度内卷:尽管高考报名人数8年来首次下降至1335万,但“抢跑教育”仍未降温。某教育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K12课程销量同比增长45%,其中学龄前编程课程占比达18% 。

- 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学历贬值,2025年“双一流”高校计划扩招2万人,但新兴交叉学科招生占比不足15%,与产业需求脱节。

三、系统性应对策略

(一)制度创新破局

1. 建立产能预警机制:对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实施产能利用率动态监测,当产能利用率低于75%时自动触发限产调控。2025年工信部已对锂离子电池行业启动产能置换试点 。

2. 重构地方考核体系: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禁止通过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政策招商引资。上海、广州等地已清理违规产业扶持政策超200项 。

3. 完善劳动权益保障:推动《工时制度改革方案》落地,试点“弹性工作制+强制休假”组合模式。某制造业企业实施后,员工满意度提升22%,生产效率提高15% 。

(二)行业协同治理

1. 强化行业自律公约:银行业建立“信贷价格协调机制”,对恶意压价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汽车行业成立“技术共享联盟”,推动电池、芯片等核心技术专利交叉许可 。

2. 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推行“素养银行”评价模式,将创新实践、社会服务等纳入学生成长档案。杭州某中学试点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比例从12%提升至37% 。

3. 科研评价去量化改革:教育部明确禁止将论文数、课题经费与绩效挂钩,鼓励跨学科研究。清华大学设立“颠覆性创新基金”,支持周期3-5年的长线研究 。

(三)社会观念重塑

1. 倡导理性消费文化:通过“消费白皮书”引导公众关注产品品质而非价格标签,某电商平台推出“品质认证专区”后,高性价比商品销量增长60% 。

2. 构建多元成功标准:媒体加大对“斜杠青年”“返乡创业”等典型案例的报道,降低社会对单一晋升路径的依赖。2025年“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中,职业培训参与率同比提高35% 。

3. 推动代际观念更新:开展“新家庭教育”普及行动,帮助家长树立“成长型思维”。北京某社区家长学校课程中,92%的参与者表示减少了子女课外培训投入 。

四、实施路径与风险防控

反内卷需把握“破立平衡”原则:在破除旧有竞争模式时,同步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例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配套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2025年长三角地区已实现专利侵权案件“30日审结”。同时需防范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风险,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避免因过度合规增加运营成本 。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反内卷信号,标志着中国经济治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型。通过制度创新、行业协同与观念革新的三重驱动,有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日中   工作重点   政治局   会议   经济   行业   产能   竞争   销量   政策   高校   银行   企业   试点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