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中国之间的联系这些年越来越紧密,尤其在伊朗面对西方制裁的时候,中国成了伊朗石油出口的主要买家。
伊朗出口的石油有九成以上都卖给了中国,这让伊朗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喘口气。
但伊朗一些学者开始觉得,这种依赖有点太重了,万一哪天中国那边政策变了,或者有其他选择,伊朗岂不是很被动?他们认为,伊朗得调整外交策略,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进行了12天军事打击,伊朗本来以为像中国这样的伙伴会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帮忙,至少在外交上多说几句硬话。
可中国只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没谴责以色列,也没明确支持伊朗。这让伊朗学者觉得,中国在中东的策略更注重平衡各方关系,而不是偏帮哪一边。
中国要维护地区稳定,确保能源供应顺畅,还得顾及跟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的合作,不会为了伊朗去得罪别人。
伊朗学者穆罕默德·迈赫迪·马扎赫里在报刊上发表评论,直指这个问题。他说,伊朗对中国的依赖主要体现在能源贸易上,但中国对伊朗的依赖度其实很低。
2024年,伊朗石油在中国进口总量中只占一小部分,大概10%左右。中国有其他石油来源,比如俄罗斯或者中东其他国家,所以伊朗的地位没那么不可取代。
马扎赫里指出,这种不对等关系让伊朗在谈判中没多少底气,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不太愿意直接跟伊朗做生意,怕触碰美国的二级制裁。
结果就是,中伊合作多是中小企业参与,项目规模和质量都不高。
中伊关系基础是经济互利。1971年两国建交后,中国逐步成为伊朗的重要伙伴。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转向东方,中国提供了不少帮助,包括武器和技术。
但学者们提醒,伊朗不能把经济合作当成战略联盟。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一样,那边有联合军演和高频高层互访,而中伊更多是贸易层面的。
中国全球战略是追求多极化世界,但不意味着会卷入中东冲突。中国更喜欢低调务实的外交,避免选边站队,尤其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
伊朗学者们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的推进,需要稳定环境。中国投资了很多项目,比如在伊朗的港口和铁路,但这些都是为了自身利益。
中国不会为了伊朗去破坏跟以色列或美国的潜在合作。
2025年的冲突后,伊朗国内舆论开始质疑,为什么西方国家快速援助以色列,而中国保持中立?这暴露了伊朗外交的短板。
学者建议,伊朗得多元化外交,拓展跟欧洲、亚洲其他国家,甚至非洲新兴市场的联系。不能只靠中国和俄罗斯,得自己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从单纯能源出口国转向制造业参与者。
具体来说,伊朗可以加强跟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合作。
印度有技术优势,土耳其在地缘上靠近,能帮伊朗打开欧洲市场。伊朗还得改善内部管理,避免政府换届带来的政策波动,这会影响长期协议的执行。
像中伊25年合作协议,本来是好机会,但实施起来有障碍。中国那边更注重实际投资和非石油出口,伊朗得抓住这点,推动技术转移和联合生产,而不是只卖原油。
伊朗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还体现在贸易不平衡上。
中国出口到伊朗的机械、电子产品和汽车占了大头,而伊朗出口主要是石油。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显示,双边贸易额中,中国出口远超伊朗出口。
这让伊朗担心长期下来会加剧经济依附。中国有能力从其他地方进口石油,伊朗却没多少选择。
学者们说,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伊朗自己得调整。得发展非石油产业,吸引外资进入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
在安全领域,中国对伊朗的支持有限。伊朗希望中国能在联合国安理会帮着挡挡西方压力,但中国更倾向于中立。中国不出口武器给冲突方,这在2025年冲突中体现得清楚。
伊朗学者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全球战略的务实性。中国目标是成为世界强国,但方式是经济主导,不是军事介入。
中国在中东的角色是调解者,比如促成伊朗和沙特和解,这对地区稳定有好处,但对伊朗来说,不够直接。
伊朗得认清,中国不会为了伊朗去对抗美国。中国有自己的优先事项,比如台湾问题和南海争端,不会分散精力到中东。
伊朗学者呼吁政府别把中伊关系理想化。中国是伙伴,但不是救世主,伊朗需要多边合作,提升自己在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机制中的作用。
参与更多国际论坛,争取有限度跟西方接触,这样才能有更多谈判筹码。
伊朗调整策略能带来好处,减少对单一大国的依赖,能让伊朗外交更有弹性。举例,伊朗加强跟中亚国家的联系,能开辟新贸易路线,避免依赖霍尔木兹海峡。
中国也支持这种多元化,因为符合“一带一路”的多路径设计。伊朗得投资教育和科技,提升人力资本,这样才能融入全球价值链,而不是停留在资源出口阶段。
伊朗学者还提到,国内管理不稳是问题,频繁换政府导致政策连续 差,影响外资信心。
中国企业来伊朗投资时,担心政治风险,这需要伊朗内部改革,稳定经济环境。学者们不否认中伊合作的益处,比如中国帮伊朗绕过制裁,提供了市场。但也要平衡好,避免过度倾斜。
伊朗是中国能源供应商和市场,但不是核心伙伴,中国对伊朗的投资远低于对沙特的。
中国在伊朗的项目多是能源相关,没深入到高科技领域,这让伊朗觉得不对等。学者建议,伊朗得主动推动协议落实,吸引中国真实投资,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
2025年冲突后,伊朗开始小步调整,派代表团访问欧洲,谈经济合作。伊朗融入国际机制,提升制造业地位。目前,外交趋向平衡,减少单一依赖。
参考资料:
1、伊朗总统:国家应团结并与以断绝关系 共抗以色列侵略 环球网 2025-09-15
2、伊以冲突2025:核危机、地缘博弈与全球震荡 新浪财经 2025-06-17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