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关税大战再起波澜,利好楼市!可惜大部分人还没看明白!

中美贸易战再度升温!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称,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额外征收100%的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近日,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企业拥有或经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及中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多份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物项、稀土技术、稀土设备和原辅料、五种中重稀土、锂电池等实施出口管制。

此前,我国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作出修改,明确了针对违反国际条约或采取歧视性措施行为的反制条款。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宣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详见“交通运输部: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拥有船舶所有权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运营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其他组织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在美国建造的船舶,由船舶挂靠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我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相关反制措施旨在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是“正当防卫”行为。希望美方慎重考虑,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磋商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加征100%关税最终实施,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将达到130%。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提高至125%,中方也逐步出台反制措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不过中美双方为推进贸易谈判而暂停征收额外关税。

从直接影响看,中国房地产确以内需驱动为主,外资参与度不足 5% 且集中于商业地产,关税战对市场的直接冲击微乎其微。但大众往往止步于 “出口受损→经济承压→楼市遇冷” 的线性思维,未能察觉政策对冲、资本流动与市场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遇。正如业内所言,关税战对楼市的影响绝非简单的涨跌选择题,而是立体传导下的机遇重构。

政策锚点:宽松周期打开楼市政策空间​

关税战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正倒逼宏观政策向稳增长倾斜,而楼市作为内需核心载体,成为政策发力的关键领域。2025 年财政政策已显现积极态势,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基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预期持续升温,这一趋势已形成对楼市的直接利好。​

对购房者而言,房贷利率每下降 0.5 个百分点,百万房贷 30 年期利息可减少近 10 万元。历史数据显示,2008 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央行三次降息推动楼市快速回暖;当前若 LPR 降至 4% 以下,预计将释放千万级刚需购房群体。对房企而言,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可缓解融资压力,2025 年计划投入的数万亿库存化解资金,更能直接改善市场供给端韧性。​

政策工具箱的储备远不止于此。专家建议的优化共有产权住房模式、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对 “卖一买一” 家庭减免个税等措施,正在形成供需两侧的协同发力。这些政策红利并非即时显现,却在悄然夯实楼市企稳的基础,成为大众尚未察觉的隐形利好。​

资本流向:不确定性中的房产避险逻辑​

关税战加剧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正在强化房产的传统避险属性。尽管房地产业逐步剥离金融属性,但核心城市优质房产仍是高净值人群的资产 “压舱石”。2025 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北京、上海顶豪交易量同比增长 28%,杭州核心区改善型住宅成交占比提升至 42%,印证了资本避险需求的爆发。​

这一逻辑背后存在三重支撑:其一,通胀预期下的实物资产溢价。关税推高进口建材成本,国内建材价格联动上涨,每套房屋建造成本平均增加 7.5 万元,成本端压力反而成为优质房产保值的隐性背书。其二,汇率波动中的资产替代效应。人民币汇率受关税战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时,房产作为本币资产,成为抵御汇率风险的优选。其三,资本流动的结构性转向。尽管外资对商业地产投资意愿下降,但国内资金从股市、大宗商品等高波动领域流向楼市的规模已达千亿元级。​

区域分化:内需城市的 “弯道超车” 机遇​

关税战对楼市的利好并非全域普适,而是集中于内需主导型城市,这一结构性特征往往被大众忽视。外贸依赖度超 30% 的深圳、苏州等城市,因出口企业利润下滑导致楼市承压,深圳二手房均价较 2024 年下跌 25%;而成都、武汉、杭州等内需型城市则展现出强韧性,成都 2025 年一季度房价逆势上涨 1.2%。​

这种分化源于经济结构差异:杭州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达 38%,宁波港口内贸占比超 60%,这类城市受关税冲击极小;成渝地区更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国家 5000 亿基建投入,成为资本避险的 “战略备份地”。政策倾斜进一步放大优势,杭州对年轻购房者的契税减免、成都的 “先租后购” 试点,都在激活本地需求。对购房者而言,把握 “外贸依赖度低 + 政策支持强 + 产业有韧性” 的城市筛选标准,就能捕捉关税战中的楼市机遇。​

认知纠偏:正视风险方能把握机遇​

当然,关税战对楼市的利好并非毫无风险。建材价格上涨可能推高购房成本,外贸型城市的就业波动可能引发局部断供风险,这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但对比历史经验,当前政策应对更为精准:针对建材成本压力,多地已启动国产替代建材补贴;针对外贸从业者购房困难,深圳推出专项购房贷款贴息,这些措施正在对冲潜在风险。​

大众对楼市利好的 “后知后觉”,本质上是对经济传导机制的认知偏差。关税战虽短期冲击出口,但中长期将加速经济向内需转型,而楼市作为内需核心,必然受益于这一进程。从政策宽松到资本避险,从区域分化到产业支撑,多重利好正在形成共振。对于购房者与投资者而言,与其被 “出口下滑” 的表象迷惑,不如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段与政策红利区,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关税   利好   波澜   楼市   可惜   大战   船舶   内需   政策   城市   美国   大众   稀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