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大变,普京不再抗拒美元,中印等国要另起炉灶,组建全新G10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句话,搅动了全球金融的“一池春水”。

在2025年的“瓦尔代”会议上,他语出惊人地表示:“俄罗斯从未主动去美元化”。这与他过去几年对美元的“炮轰”形成鲜明反差,也让不少人直呼“剧情反转”。

就在这个节点,中国、印度等国正悄悄酝酿组建一个新的“G10”,试图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搭建属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新秩序。

普京突然“回头”,这场金融版“权力的游戏”,又该怎么演下去?


从硬扛到低头,普京的务实不等于服软

普京的“转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像是在经济压力下的一次现实主义落地。

过去两年,俄罗斯的能源牌局打得并不顺。欧盟限价铁腕压制俄罗斯石油出口,原本能卖70美元一桶的油,现在只能换来47美元。

而且,欧洲买家越来越少,2025年每月进口额已从两年前的24亿欧元跌到11.5亿。就算想靠出口撑起财政,也撑不住。

更让克里姆林宫头疼的是,美国正暗中推动OPEC+增产,一旦布伦特油价跌破50美元,俄罗斯靠能源撑经济的老路就彻底走不通了。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说得很清楚,乌克兰的袭击让俄罗斯丢了将近四成的炼油能力。战争打不动了,油卖不上价,财政缺口越拉越大,战争基金和国内经济稳定也都开始吃紧。

在这种背景下,普京说愿意恢复对美油供应,听起来像是示好,实则是一次经济换气。

《金融时报》分析得很直接:俄罗斯不是放弃立场,而是“扛不动了”。去美元化的理想还在,但眼下的现实是,美元依然是全球通用货币,不拿美元,就赚不到钱。


金砖的尴尬时刻,中印另起炉灶

普京的这番话,对金砖国家内部,尤其是去美元化的倡议者而言,是个不小的“冷水澡”。

过去几年,俄罗斯是推动本币结算、绕开SWIFT系统的“急先锋”。但现在,领头人突然说“其实我们没打算彻底去美元”,这让其他成员国多少有些尴尬。

其实也怪不得普京,即便没有这次表态,俄罗斯的本币结算吸引力也早已打了折扣。在西方制裁下,卢布在国际市场上可用性极低,想跟别人做贸易,连个清算通道都找不到。更别说想让其他国家愿意收卢布,难度比登天还大。

于是,有人提出,中国、印度等国应该另起炉灶,跳出金砖的框架,拉上沙特、印尼、巴西等新兴国家,组建一个“全新G10”。

不是简单凑人数,而是要构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平台,真正为新兴经济体发声,尤其是在金融领域。

核心目标就一个: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怎么做?一是推动本币结算,二是开发替代性的跨境支付系统。

这种“金融去风险”行动,不是对抗美元,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身命运。毕竟,在美元频频被用作地缘政治工具的背景下,谁也不想再被“卡脖子”。


蓝图虽美,博弈才刚开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新“G10”的设想确实令人振奋,但这条路上可不是铺满了鲜花。

首先,这些国家的经济体量差别太大,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口国,印度经济增长快但结构复杂,沙特有钱但对外依赖强,各国之间还存在竞争潜力,尤其是中印之间的微妙关系,合作能走多远,没人敢打包票。

再一个问题是,目前没有一个足够成熟的支付系统能替代SWIFT,也没有一个全球认可的本币储备机制。就算搭建起平台,成员国愿不愿意用,能不能互信,都是问题。更不用说,美国会不会袖手旁观,显然也不太可能。

《华尔街日报》早就点明,美国财政部密切关注任何可能削弱美元地位的举动。一旦新机制有成效,美国可能通过外交、经济甚至金融手段进行“温柔阻击”。

当然,中国的算盘打得也不只是短期利益,中国更看重的是推动金融多极化,降低系统性风险。

对中国来说,G10不是对抗美国,而是构建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全球金融生态。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防火墙”工程。


普京不再抗拒美元,这不是一国之变,而是牵动了整个新兴世界的神经。这场转向暴露了资源型经济的短板,也提醒其他国家,金融自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G10”的筹划,也许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许只是一次过渡工具。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元依旧强势、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的当下,新兴国家不会停下探索替代性金融机制的脚步。

这不是“另起炉灶”的终点,而是全球金融秩序重构的新起点。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声音说了算了,而新兴力量,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财经   另起炉灶   局势   美元   俄罗斯   金融   本币   美国   中国   经济   印度   沙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