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说起白酒行业,曾经是中国经济的“香饽饽”,不论是茅台还是五粮液,都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不仅酒卖的好,顾客们也乐意买账,光自己喝还不够,有条件的可以说是一箱子一箱子往家里囤,还美曰其曰收藏。

可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经销商仓库里,一箱箱酒码到天花板,扫码价坚挺,实际出货价却一天比一天低。
这种“雪崩式”的下行,让人不禁疑问:曾经的“白酒热”究竟怎么了?行业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回溯过去几年,白酒行业真就是掀起了一股扩产热潮,众多企业都纷纷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试图在市场中多分得一杯羹。
但盲目扩产的后果很快显现,社会库存急剧攀升,到了今年,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超过900天。
这个数是什么概念,说白了就是产品自打生产出来,再到销售手里,平均需要两年半的时间。

更严峻的是,部分高端产品的库存周期甚至超过700天,大量产品积压在经销商的仓库中。
于是为了回笼资金,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经销商们不得不选择降价甩卖。

可这持续的降价并没有让市场经济回升,反而导致白酒价格陷入了恶性循环,同时这也让白酒市场的需求端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自从2016年起,中国白酒产量就开始持续下滑,到了去年产量对比峰值已经缩减近70%,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则是因为大众如今消费信心不足......

在宴席、商务等传统白酒消费场景大幅萎缩,曾经热闹的商务宴请、大型婚宴上,白酒的身影越来越少。
并且消费群体的变化,也给高端白酒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今的90、00后这些年轻人们,总是对白酒不感兴趣,反而对果酒、啤酒这些情有独钟。
而作为白酒消费主力的中老年人们,饮酒频率也在大幅降低。

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群体眼看岁数越来越大,高血压、糖尿病这种老年病高发,为了自身身体,不得不选择戒酒。
另外一点就是,职场应酬等一系列酒局的减少,让这些中老年人失去了不少喝酒的机会,也就平常聚会有可能喝两杯,而在这之外,政策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今年“史上最严禁酒令”正式实施,对政务、商务消费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一政策的出台,让原本依赖政务、商务消费的高端白酒市场遭受重创。
数据显示,政务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40%骤降至0.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商务宴请的预算也缩减了30%。

健康观念的普及,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饮酒习惯,如今,理性饮酒、健康社交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
在宴席等场合,白酒的用量大幅减少,甚至有不少婚宴、寿宴等场景,开始用果酒、低度酒替代白酒。
健康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削弱了白酒的消费基础,尤其是对注重品质和健康的高端消费群体影响更为深远。

除此之外,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泡沫破裂,也成为价格下跌的重要推手。
过去十年,在市场炒作和投资需求的推动下,白酒尤其是高端酒被赋予了强烈的金融属性,价格涨幅远超居民收入水平,严重脱离了其实际消费价值。

然而,当经济下行,消费理性回归,投资者对高端白酒的投资热情逐渐冷却,投资需求退潮,曾经被炒高的价格泡沫随之破裂。
同时,社会库存积压严重,部分经销商为了保住现金流,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

黄牛群体也因市场行情不佳,持续降低回收价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价格恐慌,让高端白酒价格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境。
就拿飞天茅台举例子,其散瓶批发价从年初的2220元跌至11月的1640元,跌幅超26%,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

现如今,白酒厂商要思考的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开拓新的消费群体、适应政策变化这一系列问题。
毕竟只有积极变革、主动求变,白酒行业才有可能在困境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