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香澜医聊##养联体#
时光荏苒,立冬节气如约而至。冬季伊始,中医养生“冬主藏精”强调人体应顺应天时,将“藏”作为冬季的养生准则,旨在涵养生命根基,与天地节律共呼吸。
立冬后,昼短夜长,寒气盛,阳气敛,新陈代谢变缓,人体免疫力易波动,患慢性病风险高,因此立冬时节,我们要“藏精蓄锐”,待来年厚积薄发。不过,“藏”并不是消极避寒,而是积蓄能量,就让我们一起做好以下这四件事,为来年春季打下基础。

(一)顺应天时,保证充足睡眠
立冬后应遵循《黄帝内经“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滋阴涵养阳,建议每晚22:30前入睡,早晨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既能够保持良好的精力,也能够错开寒冷高峰期,从而避免清晨和深夜寒冷刺激引发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等不适,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二)保暖防寒,护好关键部位
重点保护头部、背部和脚部——因为头部位置最高,为“诸阳之会”,防护较少,受寒易致感冒、甚至头晕头痛,而背部的督脉为“阳脉之海”,膀胱经为身体阳气最足的经脉,也要做好防护,藏住阳气。脚部因远离心脏缺乏濡养,冬季极易受寒。建议白天出门时戴好毛绒帽、围巾口罩等,穿好保暖的背心,避免寒由表及里;每晚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按摩足心涌泉穴,可促进血液循环,助眠防冻。
(三)避免干燥,室内环境要适宜
保持温度18-22℃,湿度40%-60%,避免空气干燥引发呼吸道不适。定时开窗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一)减咸增苦,温补适度
冬季肾脏调节水液的能力强,吃太咸则伤肾,肾脏要加班工作,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肾疲后甚至会让体内水分滞留,血管压力增大,加重心脏负担,最终损伤心脏。宜多吃苦味食物如茼蒿、去芯莲子以养心气。同时,选择温润厚味的食物,如牛肉、羊肉、乌鸡、核桃、黑芝麻,滋养脏腑、补充热量,但牛羊肉食性燥热,不可多食,烹饪时宜清炖,以防上火。
(二)健脾和胃,甘润生津
多食小米粥、萝卜粥、淮山、山楂、银耳、蜂蜜、藕等,以健脾消滞、甘润生津。冬季蔬菜淡季,可多食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薯类等。
推荐药膳——雪梨银耳白萝卜汤
【原料组成】雪梨1个、干银耳1朵、白萝卜200g、生姜2-3片、冰糖适量、清水1500mL。
【制法做法】银耳泡发去根撕小朵,雪梨去核切块,白萝卜切条,姜切片。 清水加姜片烧开,放银耳、白萝卜中火煮20分钟。再加雪梨煮15-20分钟,放冰糖融化即可。
【适宜人群】健脾和胃,润肺生津,本膳能够补充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适合冬季口干、咽喉不适、皮肤干燥及轻微便秘者。
(三)勤喝温水,温润养阴
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温水为宜,可搭配蜂蜜水或淡茶,润燥养阴,促进代谢。
(一)适度运动,激发阳气
冬季“藏精”,不宜剧烈运动,应选择慢跑、快走、太极、瑜伽等温和柔缓的运动项目,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汗耗阳。
(二)避开寒冷,拥抱阳光
晨练“必待阳光”,宜在太阳升起后进行,避免清晨低温刺激。雾霾或霜雾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可戴口罩以防呼吸系统疾病。
(三)日常活动,必不可少
饭后散步15分钟,早晚搓揉脚心并泡脚,促进消化与循环,帮助“藏精”于内。
(一)养心为先,保持平和
冬季万物凋零,部分人群易出现情绪低落,应“使志若伏若匿”,减少焦虑,可通过冥想、听音乐、读书等方式调养心神。
(二)社交互动,温暖身心
可多与家人朋友聚会,增进情感,驱散冬日孤寂,实现身心“共藏”。
立冬养生,以四“藏”为核心——藏阳气、藏精气、藏活力、藏心神,注意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细节,将中医养生理念化为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方可筑牢健康基石而“藏精畜锐”。让我们一起顺应天时,藏住阳气、保存精气与温养心神,共待春来。这个冬天,愿大家藏得健康,养得安然,于细微处见养生之道,来年春天,定会收获蓬勃生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吕依芳 王怡璇 金关兵 田梦影 邵将 孙贵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