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入伏要歇伏,可别床上躺”,7月20日入伏到底咋“歇伏”


在夏日热浪中寻一份清凉

注:本文内容都是参考权威资料,再结合我个人观点写的,文末有信息来源和截图说明,大家了解一下哈!

阅读这篇文章前,诚邀您点下“关注”按钮,这样以后新文章一出来,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可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哦~


《——【·前言·】——》

“入伏要歇伏,不能床上躺”,这句老话可是老祖宗对三伏天的深刻理解,一点都不含糊。

眼看着7月20日就要正式入伏了,天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很多人一热就躲进空调房,躺在床上不动弹。可这跟老话里说的“歇伏”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啊!

那到底啥才是真正的“歇伏”呢?为啥三伏天越躺着越容易出问题?这里面可藏着不少被咱们忽视的讲究和门道呢!

动物都懂的事儿,你咋就不明白呢?你有没有发现,一到三伏天,农村的鸡鸭鹅好像都变懒了?鸡不下蛋了,鸭子整天躲在阴凉处不动弹。

这可不是它们偷懒哦,是动物们的自然本能在提醒它们:该歇一歇啦!

老农们世世代代观察这些现象,发现不只是动物有这种本能反应,人也应该学着调整自己的作息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歇伏”传统的由来啦。

那啥是“歇伏”呢?可别误解了,不是让你天天躺床上啥也不干,更不是整天躲在空调房里贪凉。

真正的“歇伏”是一种顺应自然、保养身体的生活智慧。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要持续整整30天呢!这段时间正好是小暑节气之后,高温天气一个接一个,湿气也特别重。

空气又闷又热,出个门就跟进了蒸笼似的,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这种天气不仅人难受,连霉菌、病菌和各种虫子都特别活跃。

空调吹多了,“寒气”可就找上门啦!

三伏天的头号敌人就是“寒气”!没错,大热天最该防的反而是寒气。

大热天,谁不想躲进空调房凉快凉快?谁不想来杯冰镇饮料解解暑?可这恰恰是健康的大敌啊!

很多人因为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特别低,一吹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有些人大汗淋漓后立马洗冷水澡,感觉特别爽。

还有人天天猛灌冰饮,吃雪糕。这些看似解暑的行为,其实是在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呢!

寒气一旦入侵身体,不仅当时会感到不舒服,还可能为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老人常说:“冬病夏养”,很多冬天的毛病都是夏天落下的根儿。

那怎么防寒气呢?空调温度别调太低,最好控制在26度左右;出汗后别马上吹风扇或者洗冷水澡,给身体一点时间慢慢降温;

少吃冷饮和寒性食物;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泡脚,祛除一天积累的寒气。

湿气重,身体可就遭殃啦!试试这些祛湿方法

三伏天的第二大敌人是“湿气”。这段时间不仅热,还特别潮湿,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走两步路就汗如雨下,衣服黏在身上特别难受。

湿气如果侵入体内,会让人浑身沉重,容易疲劳,关节酸痛,还可能引发各种皮肤问题。尤其是本身体质偏湿的人,这段时间更要特别注意啦。

那防湿气有啥好方法呢?饮食上尽量清淡,少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

雨后不要坐在潮湿的地面或树下的石头上,那些地方湿气特别重;多吃些祛湿的食物,比如薏米、红豆、羊肉、冬瓜等,都有不错的祛湿效果。

“桑拿天”里,连呼吸都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水汽。这时候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干燥特别重要,可以用除湿机或者开空调的除湿模式,降低室内湿度。

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换上干爽的衣服,不要让湿气有机可乘。

中午别顶烈日,防“暑气”得趁早

三伏天的第三大敌人是“暑气”。这段时间的太阳特别毒,尤其是正午时分,在外面待一会儿就可能中暑。

中暑的症状有头晕、恶心、出汗过多或者突然不出汗、皮肤发热等,严重的还会昏迷呢!

每年三伏天,医院都会接诊不少中暑的病人,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那怎么防暑气呢?正午时分尽量不要出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出门要做好防晒措施,戴帽子、打遮阳伞、涂防晒霜;

不要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比如绿豆、苦瓜等;随身带些藿香正气水,感觉不舒服时可以喝一点。

小暑过后,温度一天比一天高。这时候工作再忙,也要给自己“减负”,该休息就休息,别硬撑。

古人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午休是夏天养生的好习惯,睡上半小时,既能消除疲劳又能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

邪气伺机而入,这几招帮你“躲邪”

除了上面说的三种“邪气”,还有三种同样不能忽视:邪风、病气和怒气。

所谓“邪风”,主要指的是不正常的风。三伏天出了一身汗,毛孔都张开了,这时候如果站在十字路口、走廊等有穿堂风的地方吹风,很容易被邪风入侵。

睡觉时也要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特别是午睡和夜晚睡觉时间长,更要小心。

“病气”在三伏天特别活跃。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霉菌、病菌和各种害虫的天堂。这段时间食物特别容易变质,蚊虫也特别多。不注意的话,很容易生病或者被虫子叮咬。

那怎么预防“病气”呢?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或者不干净的食物;少去草丛茂密的地方,那里蚊虫多;勤洗澡换衣服,保持个人卫生;做好防蚊虫准备,可以用花露水或者防蚊液。

最后一种“怒气”,指的是情绪问题。三伏天天气闷热,人很容易烦躁,情绪波动大。一点小事就可能发脾气,甚至大动肝火。

中医认为,怒伤肝,暑热时节更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因为天气不好就迁怒他人。

不止是躲“邪气”,三伏养生有门道

三伏天除了注意“躲邪”,还有不少传统养生方法值得学习呢!

比如“贴三伏贴”,就是根据“冬病夏治”的理念,在三伏天通过贴敷特殊的药物,治疗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关节炎等。

还有“吃饺子”的习俗。农谚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饺子温补脾胃,适合在头伏时节吃,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夏季的各种“邪气”。

三伏天的养生,核心在于“顺应自然”。与其拼命对抗高温,不如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保存体力。

该休息时休息,该调整时调整,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歇伏”理念,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不是等到生病了才去医院,而是提前做好保健,避免疾病发生。顺应时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才能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季。

《——【·结语·】——》

三伏天不是可怕的敌人,而是让我们放慢脚步、调整身心的好时机。

看看那些动物的自然反应,学学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你会发现,与其和高温“硬刚”,不如顺应自然,让身体和心灵一起“歇伏”。

这样才能平安度过酷暑,收获健康和快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中医养生学》、《中国传统节气养生全书》、中国农业博物馆资料、世界卫生组织夏季健康指南。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养生   床上   伏天   湿气   寒气   身体   空调   邪气   食物   时间   暑气   蚊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