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乔叔,今天咱们聊聊瑞幸这波烧掉28.9亿砸流量的外卖大战,看看流量涨得欢背后,利润究竟跑哪去了。

这一年,瑞幸的算盘打得特别响,28.9亿外卖配送费砸下去,用户直接飙破1.1亿,听起来是多么热闹。
但冷静一看,利润却在“膝盖中箭”,净利率下跌到8.26%,成了最近几年最难看的季度。

瑞幸几乎是把一半身家都堆在了外卖上,目的很简单,就是“人气”必须要冲出来。本来线下门店自提才是它赚钱的招牌生意,可现在猛推外卖,用户是拉起来了,却让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这个变化,全是用户习惯被平台搞得“宅”了——省事、便宜成首选,线下自提反而变成了“过时做法”。

北京国贸的上班族一天到晚热衷“躺着喝咖啡”,谁还会为省那几块钱专门下楼?瑞幸顺着外卖平台的节奏一路降价优惠,可这样没底线地抢人头,连带着要给平台一大笔佣金和配送费。利润怎么不缩水?

咖啡奶茶这种东西最容易变成平台的“新流量炸药包”,不是生活必需但销量能靠补贴、话题蹿高,还全靠商家不断推陈出新。
库迪那边刚刚靠超低价抓住大批外卖客户,瑞幸立马就坐不住了——老玩家一旦松手,用户就会被竞争对手以低价抢走。茶咖赛道本身就没什么忠诚度,谁敢慢一步就会被当场“收割”。

平台看重瑞幸,是因为它本身有品牌号召力、新品层出不穷,还有门店多、用户复购率高这些优势。
而一旦被平台当成攒流量的核心资源,瑞幸就不得不加速打开外卖通道,让自己的用户直接成为平台的“新会员”。平台愿意为瑞幸贴钱补贴、给顶流曝光,瑞幸也不能不跟着政策走——谁也离不开谁了。


表面上一切都像在飞奔:单季度新增4200万用户、2.9万家门店、3008家新店开业,谁能不说瑞幸厉害?
但细细一想,外卖补贴拉来的一大波人里,多数都是“价格猎人”——哪家便宜去哪家,补贴没了立刻跑路,根本不是那个会忠诚买单的核心客户。

更麻烦的是,疯狂外卖把瑞幸引以为傲的门店密集和自提模式打得乱七八糟。过去门店布局讲究的是“多开点让人随手可得”,大家下楼就买,配送成本压得低,边际利润上得快。
现在外卖一普及,自提量大跳水,新开的门店反而容易“内卷”:一个办公区周围扎堆开店,外卖退热后就容易门店互相抢生意,拖得成本比以前还高。
瑞幸原本的那种门店网络扩张的利润红利,被平台外卖分流得“只剩一口气”。


瑞幸已经发觉不能光玩外卖烧钱这一套了。近日外卖价格悄悄回调,几乎所有产品都涨回与自提价差不多,等于暗示:“优惠结束,亲们下楼喝吧!”
CEO也直接表态:外卖只是用来拉新用户,长久来看还是得回归门店。毕竟咖啡本身不适合远距离配送,低价跑量也跑不出真正的利润。

瑞幸现在的新方向挺明智——把高毛利、圈层效应强的联名款,比如什么《疯狂动物城2》系列,全推到线下自提,把稀缺好物当“下楼诱饵”;而外卖只负责那些标品“大众款”,做流量入口。
既保住新用户的增量,又给门店留住赚钱的空间,这才算把自己的蛋糕做得既有分量又有层次。


烧钱补贴这个思路看似热闹,其实易碎。整个茶咖行业都该明白一个道理:只是靠平台补贴、靠低价抢流量,最终谁也赢不了。
瑞幸烧掉28.9亿,买了1.1亿用户,后面还得用“好味道+便利性”才能把这些客户稳住。咖啡的江湖,不可能永远靠补贴,最终老百姓只会为“买得过瘾、喝得顺口”买单。

瑞幸这场外卖豪赌,说到底是流量盛宴背后的一场利润纠结。只抓新客、忘了留住回头客,利润下滑就是教训。在外卖平台上抢流量没错,但最后还是得把心思搁在怎么让门店体验好、产品品质顶。
流量带来的兴奋过后,瑞幸还得靠最老派的那一套,把顾客从线上拉回线下,脚踏实地做生意,才能保证自己在咖啡赛道上笑到最后。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