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蜡笔小新
编辑|科技大怪兽
当5月6日运动员保送名单出来的那一刻,跳水界瞬间引起了一阵浪花,都在关注全红婵会被保送到哪所学校。
结果出来之后,全红婵无缘985,而是进入了211,反观陈芋汐进入了985,这就让无数人为全红婵感到意难平。
明明都是世界冠军,为什么一个进入了985,另一个却进入了211,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全红婵陈芋汐
当 2025 年国家运动员保送名单揭晓,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去向引发全网热议。
同样是跳水界的璀璨之星,为何一个走进 211 的暨南大学,一个踏入 985 的同济大学?这背后,藏着远比奖牌更值得探寻的成长密码。
2021 年东京奥运会的跳水台上,14 岁的全红婵宛如横空出世的精灵,以三跳满分的 “水花消失术 震撼世界。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25-05-06名单公示!全红婵、盛李豪、黄雨婷拟保送
当她站在领奖台上,青涩的笑容背后,是广东湛江农村家庭的质朴与坚韧,全红婵的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还有兄弟姐妹,生活虽不宽裕,却给予她最纯粹的爱与支持。
为了追逐跳水梦,她早早离开校园,将青春献给了跳板与泳池,7 岁那年,全红婵被湛江市体校教练陈华明选中,开启了她的跳水生涯。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既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意味着全红婵要早早离开父母,全身心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中。
全红婵陈芋汐
进入体校后,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她就要起床训练,压腿、弹跳、入水,重复着枯燥而艰苦的动作。
晚上训练结束,往往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学习文化课,她曾坦言,自己很少有时间读书学习,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大多来自体校简单的课程安排。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21-08-23“黑马”全红婵,不只是天才!
这种生活状态,使得她的文化基础与同龄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但也正是这种专注和坚持,让她在跳水领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而大她一岁的陈芋汐,成长轨迹则截然不同,她出生于上海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在体育领域深耕,母亲是体操教练,父亲在运动医学领域颇有建树。
这样的家庭环境,赋予了陈芋汐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从小,父母就注重她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体育训练上给予专业指导,更在文化学习上严格要求。
全红婵陈芋汐
不同于其他运动员,她的书包里永远装着课本与练习册,每天清晨 6 点,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完成英语单词背诵,
训练间隙,她见缝插针地学习,甚至在前往比赛的航班上,也会拿出笔记本复习知识点,凭借着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刻苦精神,她的文化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英语水平尤为突出。
不仅能流畅地用英语与国外运动员交流,还能在国际赛事的采访中自信应答,这份文化素养,让她在众多运动员中脱颖而出,也成为她叩开同济大学大门的重要砝码。
信息来源:北青网2024-08-09陈芋汐:冠军只有一个,但水花有两朵
在保送院校的选择上,两位姑娘展现出不同的考量,陈芋汐瞄准同济大学,看中的是其亚洲一流的体育科研资源。
这里的运动康复实验室、3D 动作捕捉系统,能够为她突破技术瓶颈提供强大助力。
而同济大学与国际泳联的深度合作,更为她未来转型裁判、教练,乃至进军国际体育组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全红婵陈芋汐
全红婵选择暨南大学,则更像是一场温暖的回归,广州与湛江相近的方言和风土人情,让她倍感亲切。
暨南大学在跳水运动员培养上的丰富经验,以及在大湾区的影响力,为她退役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4-08-18热搜第一!陈芋汐上大学了,网友喊话→
这里,不仅有专业的训练设施,更有适合她逐步补足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全红婵与陈芋汐的故事,是不同成长轨迹的精彩绽放,她们的选择,无关优劣,只有适合与否。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期待这两位跳水金花,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当全红婵保送暨南大学、陈芋汐进入同济大学的消息公布后,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激烈讨论。
全红婵
这场关于 “名校差异” 的争议,本质上是社会对运动员价值评判标准的折射,在不少网友眼中,运动员的价值似乎仅由金牌数量决定。
他们认为全红婵奥运金牌在手,就应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种 “唯金牌论” 的思维,暴露出社会对运动员认知的单一化倾向。
人们似乎忘记了,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是多元的,文化素养、个人规划同样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全红婵
这种争议背后,还隐藏着公众对不同运动员形象的情感投射,全红婵出身农村,凭借天赋和努力逆袭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完美契合了大众对 “草根英雄” 的想象。
相比之下,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性格沉稳的陈芋汐,虽然同样实力超群,却因缺少 “逆袭” 的戏剧性,在公众关注度上稍逊一筹。
这种形象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保送结果的接受度,当我们将目光从争议转向赛场,会发现全红婵与陈芋汐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竞争。
全红婵
在十米跳台上,她们是彼此最强大的对手,每一次较量都在推动中国跳水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全红婵的灵动与陈芋汐的稳健,形成了完美的竞技张力,多次包揽冠亚军的成绩,正是二人相互激励的最好证明。
赛场之外,她们则是亲密无间的伙伴,训练场上的相互鼓励,比赛后的拥抱安慰,这些细节无不展现着她们深厚的情谊。
陈芋汐
陈芋汐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全红婵,而全红婵也总是毫不吝啬地表达对陈芋汐的欣赏。
这种超越竞争的友谊,打破了人们对竞技体育 "你死我活" 的刻板印象,展现出运动员之间温暖而真挚的情感联结。
在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全红婵和陈芋汐在教练组的安排下成为双人项目的搭档,从此,这对“双子星”便备受外界关注。
陈芋汐
陈芋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要感谢全红婵,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自己是幸运的。
按照陈芋汐的说法,如果没有全红婵的话,或许她的运动生涯并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陈芋汐和全红婵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你得奖我比你更高兴,你难过我也难过”的友谊。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2024-08-19全红婵回应“痛苦发育关”!
从赛场上的对手到人生路上的同行者,全红婵与陈芋汐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保送院校的比较。
全红婵和陈芋汐都是世界冠军,她们的实力不分伯仲,为国家金牌做出了贡献。
她们也用各自的成长轨迹证明了,运动员的价值不仅在于金牌,更在与不断突破自我,探索多元发展的勇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