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四分天下”:美国、欧盟各占17%,日韩占8%,中国呢?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要问全球制造业最有名的是什么,我们可能会想到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美国的飞机,但有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比美国、日本、德国加起来还多。

但这个国家40年前还在为造个拖拉机发愁,现在却能把火箭送上天、把高铁跑到350公里时速,全球制造业的天下,如今已经被重新瓜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上个世纪的美国,就是制造业的天花板,一战打完,欧洲一片废墟,美国却在大洋彼岸数钱数到手软。

等到二战爆发,美国本土连根毛都没掉,反倒是靠着给盟军造飞机造坦克,把制造业搞得风生水起,战争结束后,美国顺理成章地坐上了世界老大的位置。

那个年代全世界一半的汽车都是美国造的,钢铁产量占全球的60%,飞机更是独步天下。

可惜好景不长,80年代里根上台后,搞了一套里根经济学,就是政府放手不管,让市场自己发展。

这套理论听起来挺美好,企业有了更多自主权,税也少交了,按理说应该大干一场,结果美国的资本家们发现在墨西哥建厂,工人工资只要美国的十分之一,在中国建厂,成本更低。

于是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工厂成群结队的往外移,短期看,企业利润是上去了,股东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长期这样,美国的产业工人失业了,技术断层了,整个产业链都空了,底特律是曾经的汽车之城,现在满街都是废弃的厂房,房价低到一美元都没人要。

费城、匹兹堡这些老工业城市,也都成了铁锈带,美国制造业从巅峰时期到现在,规模缩水了将近一半。

还有欧洲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都是从欧洲开始的。

19世纪的欧洲工厂,那是全世界仰望的对象,英国的纺织品、德国的机械、法国的奢侈品,就是品质的代名词。

可惜两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就是一片瓦,要不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拉了一把,欧洲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缓过来。

不过欧洲靠着深厚的工业底子,从50年代开始发力,短短十年就重新站了起来,到了90年代中后期,欧洲制造业迎来了第二春。

德国的汽车、机床,法国的飞机、核电,意大利的时装、机械,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但进入21世纪后,欧洲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人工贵得离谱,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能顶中国十个,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高福利养了一堆懒人,干活的比领救济的还少。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还时不时给欧洲下绊子,石油美元体系让欧洲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美联储一加息,欧洲就得跟着遭殃。

除了欧美,8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也是意气风发,汽车干掉了美国三大巨头,电子产品横扫全球。

可1985年的《广场协议》,导致日元疯狂升值,出口竞争力大减,日本人炒房炒股炒到忘乎所以,1990年泡沫破了,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到现在都没完全恢复元气。

曾经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现在也变成了笑话,神户制钢造假、东芝财务造假、高田气囊要人命,这些丑闻一个接一个。

相比之下,韩国倒是找对了路子,不贪多,就专心搞几样,半导体让三星和SK海力士去拼,汽车有现代起亚,造船也是世界前列,虽然体量不大,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几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史都是起起伏伏,那他们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如何呢?

北美这边,美国带着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加起来占了全球17.74%的份额。

美国2.91万亿美元的产值,占全球15.29%,堂堂美利坚,现在得拉上两个邻居才能凑够近18%的份额,这要是放在30年前,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美国在高端制造这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公司,6家是美国的,十大半导体企业,7家来自美国。

但美国的问题也很明显,产业链断了,想造个iPhone,芯片能设计,但生产得去台湾,组装得去中国,很多零部件也得全球采购。

欧洲那边,27个欧盟国家加上英国,凑了个2.82万亿美元,占全球17.25%,均下来,每个国家才占0.6%。

当然了,欧洲也不是平均分配的,德国一家就撑起了半边天,汽车、机械、化工,样样都是拿得出手的。

奔驰、宝马、大众,这些牌子谁不知道,西门子的设备、巴斯夫的化工,也都是行业标杆。

法国也不差,空客飞机跟波音分庭抗礼,阿尔斯通的高铁技术也是世界一流,还有荷兰的ASML光刻机。

但这个光刻机虽然是荷兰公司造的,但里面的技术来自全球,光源是美国的,镜头是德国的,很多零件是日本的。

还有日韩加起来占8%,看着不多,但走的是精品路线,日本占5-6%左右,别看份额不大,但在很多细分领域都是老大。

丰田的精益生产,全世界都在学,发那科的机器人,工厂里到处都是。

韩国才占3%,但三星一家公司就能跟整个欧洲的半导体产业掰手腕,存储芯片这块,三星和SK海力士加起来,占了全球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现代汽车也不差,在全球排名前五,造船业更是厉害,全球一半的大船都是韩国造的。

剩下的100多个国家,加起来占35.23%,印度喊了好多年印度制造,莫迪天天吹牛说要超越中国,结果外资来了又跑,跑了又来,最后都被印度的营商环境给吓跑了。

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巴西的支线飞机做得不错,俄罗斯的军工和能源设备也有一套,但整体来看,这些国家的制造业都比较单一,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该说说那个占了近30%份额的国家了,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4.8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34%,这是历史最高点。

这意味着中国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比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制造业强国加起来还多。

而且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要什么有什么。

从最简单的纽扣、拉链,到最复杂的航天器、量子计算机,中国都能造,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0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的技术突破也是一个接一个,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比亚迪都卖到欧洲去了,光伏产业更是一骑绝尘,全球80%的光伏组件都是中国造,锂电池也是中国的天下,宁德时代给特斯拉供货。

高铁就不用说了,时速350公里稳稳当当,C919大飞机已经开始商业运营,天宫空间站在太空转圈,量子通信卫星全球领先。

还有军工方面更是突飞猛进,军用芯片已经100%国产化,不用看别人脸色。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从无到有,实现了质的飞跃后,在速度上也是一骑绝尘,中国脚踏实地的走到今天,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必然的。

制造业就是国家的根基,是实实在在创造财富的产业,虚拟经济再怎么热闹,也得有实体经济支撑。

现在全球制造业已经变天了,美国从独霸天下到现在得拉帮结伙才能凑够17%,欧洲从工业革命发源地沦落到28个国家抱团取暖,日本现在造假丑闻不断。

而那个40年前还在为造拖拉机发愁的国家,现在一家就占了全球制造业的三成,这不是什么奇迹,是几代人拼出来的结果。

当然,路还长着呢,制造业说到底还是得靠实干,我们只管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让那些想看笑话的人继续等着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欧盟   全球   天下   三星   欧洲   制造业   国家   德国   日本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