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柚柚
编辑| 文静
初审|小满
1950年那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1800多条人命就这么没了。
蒋介石把吴石抓出来枪决后,还不解恨,发了疯一样要把所有"共谍"都揪出来。
特务机关翻遍了整个台湾,查户口、审问、抓人,闹得人心惶惶。

可老头子到死都不知道,那个他们找了几十年的漏网之鱼,就在台北郊区种着地,每天弯着腰在田里刨食,看起来傻乎乎的,连话都说不利索。
这个人是谁?
他又是怎么在那样的白色恐怖下活下来的?

陈义这个人,原本跟农民八竿子打不着。
黄埔军校出来的,打枪打得准,密码破译那一套也玩得溜。
吴石看中的就是他这份机灵劲儿,让他做自己的秘密联络官。
1950年那个晚上,吴石知道自己完了,特务已经盯上他了。
他把陈义叫到跟前,掏出一叠情报,都是绝密级别的东西——军队调动、防御部署、特务据点分布图。

吴石说的话很简单:我这条命保不住了,你必须活下去,把这些东西送出去,将来还要继续干下去。
陈义接过那叠纸的时候,手都在抖。
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吴石死了,整个情报网就断了,自己成了唯一的线索。
特务们肯定会发了疯找他,找不到他,就会把跟吴石有关的人全都抓起来。
那天夜里,陈义做了个决定:既然要活下去,就得彻底变个人。
他把所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都烧了——毕业证、照片、信件,连那块从军校带出来的怀表都埋进了土里。

变成农民可不是换身衣服那么简单。
陈义找来一把钝刀,对着镜子在自己脸上划了好几道口子,疼得他满头大汗。
伤口愈合后留下几道歪歪扭扭的疤,整张脸看起来就不一样了。
他把头发剪得乱七八糟,故意留下几块秃的地方,看起来像是得过癣。
衣服要最破的那种,补丁摞补丁,还得在泥地里滚几遍,让它沾上洗不掉的土味儿。
最难的是口音。
陈义本来说话带着南方的调调,得改成河南腔。
他躲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整整练了三个月。
每天对着墙说话,把"这个"说成"介个",把"什么"说成"啥"。
说得嘴都麻了,晚上睡觉都在梦里练。
后来他出去买东西,老板问他哪里人,他张口就是一串河南话,连自己都快信了自己是逃难来的灾民。

台北郊区有个小村子叫三户村,住的都是些种地的穷人。
陈义挑中这里,就是因为够偏僻,够乱。
村里人大多是从大陆逃过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份,特务也懒得一个一个查。
他背着个破麻袋走进村里,见人就说自己是河南逃荒来的,家里人都死在饥荒里了,自己身上还有病,就想找个地方活下去。
村里有户姓李的老夫妻,儿子在战争里死了,家里就剩两个老的,种着三亩地。
看陈义可怜,就让他住在牛棚旁边的小破屋里。

条件谈好了:帮着干活,管饭,不要工钱。
陈义住进去的第一天,差点连门都进不去。
那屋子漏风漏雨,地上全是泥,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
他铺了些稻草,盖着从路边捡来的破棉被,就这么住下了。
种地这事儿,对陈义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连锄头都没碰过,第一天下地,握锄头的姿势都是错的。
老李头看不下去,手把手教他:手要这么握,腰要弯下来,锄下去要用巧劲。
陈义学着做,没锄几下,手上就磨出了血泡。

血泡破了,流血,流血了又磨出新的泡。
一个月下来,他的手掌变得像树皮一样粗糙。
腰也直不起来了。
弯着腰锄地、插秧、收割,一天十几个小时,腰杆子像要断了似的疼。
晚上躺在稻草上,翻个身都疼得出一身冷汗。
老李头看他干活的样子,啧啧嘴说:这傻小子,连地都不会种,也不知道怎么活到现在的。
村里人都这么看他,觉得这人傻乎乎的,干活笨手笨脚,说话也不利索,大概脑子有点问题。

陈义种的那三亩地,可不是普通的庄稼地。
他种玉米,行距都是有讲究的。
正常的玉米地,行距都是一样的,但陈义的地里,有的地方宽一点,有的地方窄一点。
这些宽窄不一的行距,其实是暗号。
宽三寸代表发现军舰调动,宽五寸代表有特务活动,窄四寸代表情报已准备好。
联络员会扮成收购农产品的小贩,来村里转悠。

他走过陈义的地边,看一眼玉米的行距,就知道有没有情报要取。
如果有,陈义会在晚上把情报写在薄薄的纸上,用米汤当墨水。
米汤干了以后,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只有用火烤一下,字迹才会显现出来。
他把这些纸条卷成细细的一卷,塞进竹筒里,埋在地头的石头下面。
情报从哪儿来?
陈义住的那个破屋子,正好能看到通往军事基地的那条路。
每天有多少军车经过,开的是什么车,车上装的什么东西,他都记在心里。
晚上回到屋里,他在脑子里把这些信息过一遍,然后用米汤写下来。

军舰进港的时间、换防部队的番号、弹药库的位置,这些东西零零碎碎的,攒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军事部署图。
三户村离一个空军基地不远,陈义经常去附近的山上砍柴。
砍柴其实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观察基地里的飞机起降。
他数飞机的架数,看飞机的型号,记下起飞和降落的时间规律。
这些信息看起来不起眼,积累多了就能分析出空军的部署情况。
有一次,他发现基地里突然多了好几架新型战斗机,马上判断出这是换装的信号,连夜写了情报送出去。

1952年的一个下午,村里来了几个穿中山装的人,一看就是特务。
他们挨家挨户查户口,问来历,看身份证。
村里人都紧张得不行,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带走。
陈义那天正在地里干活,听到消息,心跳得快要从嗓子眼儿蹦出来了。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弯着腰锄地,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特务走到陈义跟前,上下打量他。
陈义低着头,手里的锄头一下一下地刨着土,嘴里还哼哼唧唧的,像是在唱什么调子。
特务问:哪里人?

陈义抬起头,露出一张傻乎乎的笑脸,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俺河南的,逃荒来介。
手上满是老茧,脸上的疤痕在阳光下看得清清楚楚,整个人土里土气的,看起来就是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
特务还是不放心,让他把手伸出来看。
陈义伸出双手,那双手粗糙得像树皮,裂口子里都是黑泥,指甲缝也全是土。
特务看了看,又问:会不会写字?
陈义摇摇头,说:俺不识字,从小就种地。
特务让他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陈义拿起笔,歪歪扭扭地画了几个字,像小孩子刚学写字那样笨拙。

特务看了,皱着眉头走了。
那次检查之后,陈义整整一个星期没睡好觉。
他知道自己蒙混过关了,但特务随时可能再来。
他得把"傻农夫"这个角色演得更像,得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笨蛋。
从那以后,他在村里更加小心了。
干活的时候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说话也更加含糊不清,有时候还装作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傻笑着挠头。

1955年的冬天,陈义遇到了最危险的一次。
那天他去取埋在地头的情报,准备交给联络员。
走到半路,突然看到前面有巡逻的军人。
他心里一紧,情报还在口袋里,要是被搜出来,那就什么都完了。
情急之下,他假装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倒在泥地里。
摔倒的瞬间,他把情报从口袋里掏出来,塞进了泥里。

军人走过来,看到地上躺着个满身是泥的人,问出什么事了。
陈义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傻笑着说:俺脚滑,摔倒嘞。
军人看他那副蠢样子,没多说什么就走了。
陈义等他们走远了,才回头把情报从泥里扒出来,擦干净,藏在衣服夹层里。
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心还在狂跳,手都在发抖。
还有一次,陈义的联络员被抓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他正在地里浇水。

他强迫自己继续干活,表面上若无其事,心里却乱成一团。
联络员被抓,意味着情报传递的线断了,他不知道上面还有没有别的安排,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暴露。
整整三年,他没有收到任何指令,也没有任何联络。
那三年是最煎熬的。
没有人联系,不知道任务还要不要继续,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放弃了。
陈义每天照常种地,照常观察,照常记录,但不知道这些情报能不能送出去。
他把情报藏在屋里的墙缝里,用泥巴糊上,外面看不出任何痕迹。
他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撤退的命令,就得坚持下去,哪怕永远等不到联络,也要把这个岗位守住。

1975年,蒋介石在台北病逝。
临死前,老头子还在念叨着要肃清余党,要把那些漏网的"共谍"全都抓出来。
可他到死也不知道,那个他找了二十多年的人,就在离他不远的郊区种着地,活得好好的。
蒋介石死后,台湾的政治气氛有了些变化,特务的力量也没那么强了。
陈义在三户村一住就是几十年。
他看着村里的孩子长大成人,看着老李头夫妻相继去世,看着村子里的人一茬又一茬地换。

他自己也老了,头发白了,背驼了,真的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村里的年轻人叫他老陈,没人知道他的真名,也没人知道他的过去。
两岸关系开始松动的时候,陈义终于等来了撤离的指令。
那天,有个陌生人来到村里,走到陈义跟前,说了一句暗语。
陈义听到那句话,眼泪差点就流出来了。
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回家了。
他回到那间住了几十年的破屋子,从墙缝里取出那些藏了多年的情报,一张一张地清点,然后全都带走了。
离开三户村的那天,陈义没有告别。

他就像当年来的时候一样,背着个破麻袋,悄悄地走了。
村里人后来发现老陈不见了,都以为他是死在哪个角落里了。
谁也不知道,那个看起来傻乎乎的老农民,其实是吴石案中唯一的幸存者,是那场大清洗中唯一的漏网之鱼,是在台湾潜伏了几十年的情报人员。
回到大陆后,陈义把那些年收集的情报全都上交了。
军舰的调动记录、换防的时间表、特务据点的分布图、空军基地的部署情况,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拼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台湾军事地图。
这些情报对两岸局势的分析、对和平统一方针的制定,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真正的英雄不会站在台前,很多时候他们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
陈义在台湾潜伏了几十年,把自己变成一个傻乎乎的农民,每天种地、浇水、施肥,看起来跟千千万万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年代,守住了那条情报线,完成了吴石交给他的任务。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人,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证明了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忠诚。
信息来源:
《台湾情报史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18年
《吴石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
《隐蔽战线纪实》,解放军出版社,2020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档案资料
台湾"国史馆"解密档案(1950-1975)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