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高擎爱国旗帜,掀起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以热血唤醒民族觉醒。这场以青年为先锋的运动,不仅迫使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更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百年前,青年们以《新青年》为阵地,批判旧思想,倡导白话文与科学理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播撒革命火种,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根基。百年后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鲜活:它体现在青年科研者攻坚“卡脖子”技术的实验室里,在大学生扎根乡村的田野间,也在青年志愿者抗疫救灾的逆行身影中。
自1949年五四青年节被正式确立,其纪念形式不断丰富。各地通过红色研学、志愿服务、文艺展演等活动,让青年在历史回望中汲取力量。北京五四大街、北大红楼等遗址成为“沉浸式课堂”,《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则以青春叙事让历史照进现实。
五四青年节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时代的号角。它提醒每一代青年:个体的命运与家国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五四精神始终是激励青年突破自我、奉献社会的永恒火炬。百年激荡,青春不朽;薪火相传,使命在肩。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