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次“国共合作”?目前来看不可能,不要对国民党抱太多期待

知名学者金灿荣近期公开表示,对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抱期待,并指出国民党已难以在两岸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判断源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政治的冷静剖析。

老事翻出来摆在桌上,金灿荣把两次国共合作的结局当成看问题的刻度尺,第一次到1927年收住脚,蒋介石“四一二”一推,合作线断了,第二次并肩打仗没错,皖南事变把裂缝亮出来,谁都看见两边心里的那道坎,五十年代又有人去搭桥,毛泽东周恩来把思路讲清,台湾在中央统辖下设自治区这个说法抛出来,章士钊写信带过去,落笔那句“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话里有分寸有善意,蒋介石那边没拒绝见面,宋宜山过海试一试,走了几步又停住,顾虑被赤化这个事过不去,1957年国民党八大把“反共复国”钉成路标,第三次合作的门就这样掩上了。

镜头拉回今天,金灿荣点着名字说国民党在核心问题上话不透,口头承认“九二共识”,文件里也留着字眼,2025年的政策纲领却把“和平协议”说成一种安排,统一不提,台面下还有党员联署“法理台独”这个提案,队伍里走路步点不齐,听着就知道这条线和历史上的选择连着,蒋介石那会儿坚持一个中国没变,把反共摆在更靠前的位置也没变,如今这党在“拒统”和“反独”中间来回踩,像把船锚提起了,在水面上慢慢漂,风往哪吹就往哪挪。

力量这块变化更直观,五十年代台北手里还捏着一些军力上的优势,这张牌现在放不出来,大陆在节奏在体量上握着主导权,这个天平翻过去就不再回来,让人去幻想党内会不会出个“张学良式人物”把方向扳一下,金灿荣的判断很平铺直叙,不指望,权力结构这么运转,层层限制,很难生出能真推动统派的力量,背后还连着一个没拆的结,国民党对自己的老问题没有系统翻账,从“攘外必先安内”的路径,到退到台湾之后的威权治理,这些决定怎么来的,带来什么后果,应不应该调整,欠一本账没对成,这个惯性延续到今天,人群的距离没有被拉近。

说到对面那一边,赖清德把“两国论”摆出来,和平统一这条线被画了框,操作空间缩得很清楚,大陆的做法是把手里该做的事做满,一把抓住军事和经济的底盘,能应对最差的情况,另一手把统一之后的治理准备往细里抠,制度怎么接,公共服务怎么接,产业链怎么接,想法放在全局上,不往任何一个党身上压注,不在某个个人身上押宝,这个思路你能找到历史上的影子也能看到新变化,1956年周恩来说起蒋介石回归时开了个玩笑,“部长太低了”,那是讲位置安排的语言,现在说的是根据现实力量去做整体规划的语言,口气不一样,落点在一个字上,稳。

他把这些线一条条理出来,最后落在合作的底层逻辑上,想坐到一张桌子边谈,得有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基础不是口号,是代表性是行动力是历史自觉,有一个维度掉下去,对话窗口就窄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当年没走成,不是偶然风吹过,而是条件组装出来就是这个结果,换个年代再看两岸议题,也在一个周期里走圈,力量对比变了,政治判断变了,社会心理也在变,把这些点连起来,能看见路径上的拐弯处,能理解为什么有些门没开,有些路要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国共合作   国民党   期待   蒋介石   周恩来   力量   皖南事变   台湾   政治   连着   手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