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终于明白,西方不需要一个强大的印度,只需要它牵制中国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9月9日,特朗普政府施压欧盟27国,意图对中国和印度的商品加征最高100%的关税,明面上的理由是为了逼这两个国家别再进口俄罗斯的能源。

这招等于硬把地缘政治矛盾塞进全球贸易里,想用经济手段来改国际规则。

图|美国总统特朗普

但这个看起来挺厉害的反华联盟,实际上碰到了很多问题。欧盟内部意见很大,像德国、荷兰这些比较实际的国家,就明确说了,不能为了美国牺牲自己的经济。

2025年特朗普又当上总统后,就一直喊着“美国优先”,在全球搞贸易制裁。他不仅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还想对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下手。

特朗普政府想让印度完全开放农业市场,让转基因作物和乳制品进去。这事影响了印度2.5亿小农的利益,等于要把印度本土市场让给美国的粮商。

图|印度市场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直接说,农业和乳制品市场“没得谈”。美国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了25%的关税,这样一来,美国对印度产品收的关税总共就高达50%了。

原因是印度买了俄罗斯的石油,这不符合美国制裁俄罗斯那一套。

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政府决定调整外交策略。

7月14号,印度外长苏杰生访问中国,明确表示“中印不是对手,而是合作伙伴”。这话说明,印度第一次在官方场合否定了西方“制衡中国”这种说法,直接挑战了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思路。

为了有合作的空间,印度在班公湖这些有争议的地方,建了10公里的非军事区,拆了些哨所,用电子围栏代替驻军。

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印度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和中国的经济合作,包括恢复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扩大留学生规模,大幅降低54类中国商品的关税(包括太阳能板和电动车零件),简化中国企业投资的审批。

《印度经济时报》9月14号的文章说,中国的发电量不仅是美国的2.5倍,而且还计划每年增加相当于整个德国的发电量。

这个数据说明,中印两国的发展规模差很多。2025年上半年,中国发电总量高达4.53万亿度,是美国的两倍多。

图|中国某地发电厂

更让人惊讶的是,光2025年7月,中国全社会的用电量就第一次突破了1万亿度,相当于整个东南亚国家联盟一年的用电总量。中国正在大规模地建设能源产能,而且是用清洁电力来实现的。

从电池生产来看,中国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做的全球供应链排名里,又成了第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商业电价比较低,而且制造业实力很强。

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印度的态度不太一样,主要是因为两国的地缘战略位置、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以及和西方关系的互动方式不同。

图|欧洲议会会议

印度在南亚,和中国有领土争端(比如藏南地区),而且和巴基斯坦一直对着干。西方国家觉得印度是在亚洲牵制中国的好帮手,支持印度可以分散中国的注意力,不用自己直接对抗。

印度学了英国的议会民主制,英语也是官方语言,所以西方的眼里,印度的政治制度算是“民主典范”。

虽然印度有种姓制度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但西方更愿意把印度当成“自己人”,而不是像中国那样是“异类”。

图|印度议会会议

英国殖民统治让印度精英阶层对西方有认同感,印度独立后还和英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和政治联系,这种历史关系让西方对印度的敌意减少了。

和其他亚非拉国家一样,印度也遇到了土地问题。没有彻底的土地改革,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就一直解决不了。

发达国家还能用市场来调节土地资源,但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很为难。既没钱支付高昂的土地置换成本,又很难阻止外国资本抢自己的土地资源。

图|印度加尔各管,农民在稻田里劳作

这种矛盾在印度铁路系统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了省钱,印度铁路长期缺少基本的安全防护设施,导致每年有大概1.5万人死在铁轨上,这说明他们不太重视民众的生命。

印度的工业体系不太完善,农业和仿制药占比比较高,缺少高端制造业和核心技术。

这种结构让它很难对西方的经济霸权产生威胁,反而成了西方资本输出的地方。

印度发展主要靠大规模能源、庞大的国内市场,还有获得先进技术的机会。但中国在这三个方面都占优势。

图|印度孟买炼油厂

在能源方面,印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国内的太阳能发电和储能产业,估计以后整个供应链都和中国分不开。

和中国资本合作,把上游产品生产放在印度,这样能更快地实现大规模生产。在交通和制造业方面,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巨头都在海外建厂。

印度要么通过本地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来参与竞争,把这些中国的产能吸引过来,要么就只能看着它们去别的地方了。

而中国的路径是用清洁能源为开源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然后关注各种应用场景,这对印度很有借鉴意义。

图|观众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会场参观低空经济展览

三年前,欧美媒体还在猛夸印度经济,说它是“下一个中国”,甚至说它会代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现在风向变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说印度是“死亡经济体”,说它市场封闭,经济没活力。短短几年,印度就从被看好的“明日之星”,变成了被西方嘲笑的“问题儿童”。

《经济学人》用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印度经济的问题,说它的毛病在于“殖民主义思维”,过度依赖欧美,缺少内在动力。

这种批评很到位,指出了印度经济发展遇到的根本问题。面对美国的压力和战略失误,印度政府决定调整外交策略。

图|印度总理莫迪

印度在WTO对美国加征报复性关税,还对谷歌、亚马逊这些美国公司追缴了很多税款,用这些行动来回应美国的压力。印度民众也对美国的霸权表示不满,还说中国在印度经济中很重要。

最后,印度用实际行动证明,现在是多极化的世界,靠霸权施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能提供发展机会,印度就和谁合作。

印度在边境地区加快铁路建设,中国也没闲着。彭博社说,中国也在做类似的事,在边境地区搞基建。

自从2017年“洞朗”对峙事件后,中国明显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这种竞争不仅在铁路领域,还包括公路、通信这些基础设施。双方都在努力改善边境地区的交通条件和应急反应能力。

图|中印边境

《印度经济时报》的观点代表了印度国内一些比较务实的人的想法,印度应该更明确地选择,在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领域和中国一起走。

这种声音在印度国内越来越受欢迎,说明印度的外交政策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参考资料:

1.《美被爆施压欧盟对中俄加税》2025-09-11 10:58|来源:环球时报

2.《回击特朗普“死亡经济体”说法?莫迪:印度正“快速迈向”世界前三大经济体行列》2025-08-11 21:54|来源:环球网

3.《印媒:印度应与中国携手向前》2025-09-16 12:28|来源:环球时报

4.《美对印输美商品关税加至50% 印度划“红线”捍卫利益》2025-08-28 07:46|来源: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财经   印度   中国   强大   美国   关税   经济   边境   来源   市场   俄罗斯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