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中水务的一则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却无意间让曾是“国民果汁”的汇源果汁陷入了一场被自媒体唱衰“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的舆论。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2024年7月22日,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国中水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间接收购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汇源果汁)。
但筹划9个月后,近日,国中水务再次发布公告称,因交易标的股权仍处于冻结状态,存在限制转让的情形,导致交易无法推进,故收购终止。
此次交易背后,国中水务原计划通过重组成为北京汇源的间接控股股东,汇源果汁也将在收购完成之后通过“借壳”,重新回到资本市场。
然而这一愿景却因交易标的股权冻结问题而化为泡影,这样的结果让人不禁唏嘘,也不得不感叹汇源果汁这家知名饮料巨头的命运多舛。
汇源果汁曾是“国货之光”,也是很多80、90后的美好回忆。汇源集团最早成立于1992年,由朱新礼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罐头厂起家,凭借浓缩果汁填补市场空白迅速崛起。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汇源就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产品了。其中,那句“有汇源,才算过年”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2000年,汇源果汁占据全国果汁市场23%的份额,2007年赴港上市,募资2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交所最大IPO。
凭借品质、营销和供应链优势,汇源一度成为“国民级果汁品牌”的代名词。如果没有当初的可口可乐那场收购,或许汇源会成长成为娃哈哈以及农夫山泉那样的巨头。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179.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的全部股份。对此,已经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也与可口可乐基本达成了协议。
当时可口可乐出价24亿美元,最大控股股东和创始人的朱新礼对此交易也是非常赞成。要知道,2018年汇源停牌前,在港股的市值不过54亿港元,这其中还包括了朱新礼后来注入的大笔上游资产。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该项收购却遇到了刚刚生效的《反垄断法》。当时的有关部门,经过审查之后,在2009年3月18日发布公告,指出禁止收购,提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健康发展。
就这样,汇源果汁成为《反垄断法》生效后,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案例。
这场收购案之后,汇源果汁就走上了下坡路。由于此前为满足收购条件,汇源砍掉大量销售渠道,元气大伤,攀过业绩高峰后,开始持续亏损,财务状况也急剧恶化。
2017年,其债务规模高达1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1.8%。2020年2月,汇源果汁迎来了人事巨震,创始人朱新礼父女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一年以后,汇源果汁被港交所摘牌。
2022年完成重整后,汇源果汁一度迎来转机,显示出复苏势头,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7.45亿元,实现净利润4.24亿元,扣非净利润达3.93亿元。
2023年,国中水务通过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9%的股份,收获了8283.6万元的收益,这也给了国中水务的相当大的信心。
然而,近期的收购被终止事件,又给汇源复苏之路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汇源果汁未来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