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景德镇街头,“鸡排哥”李俊永的摊位前始终排着百米长龙,队伍里不仅有国内游客,还出现了不少外国面孔。有网友拍到,一位外籍游客顶着烈日排队4小时,接过鸡排后用生硬的中文说了一句话,恰好戳破了这位“顶流摊主”从普通小贩到文旅推介官的成功密码。
“鸡排哥”的火爆早已突破国界。继韩国游客排队3小时打卡后,国庆期间多位外籍游客的身影更让这个街头小摊有了“国际范儿”。其中一位老外的经历格外引人关注:他从下午1点加入队伍,直到傍晚5点才终于轮到自己,4个小时的等待里,队伍移动速度极慢,他却始终没有离开。
轮到他时,“鸡排哥”像对待所有顾客一样,一边用“三秒裹粉法”快速操作,一边笑着调侃:“久等啦,这鸡排值得你等”。外籍游客接过热气腾腾的鸡排,咬下第一口后眼睛发亮,用不太标准的中文竖起大拇指:“好吃,人更真诚! ”
这句简单的评价,被网友戏称“比任何分析都精准”。要知道,“鸡排哥”的摊位极限产能仅为每小时60份,国庆期间单日排队时长普遍超过2小时,甚至有游客等了3小时仍没买到。是什么让人们愿意为6元鸡排付出数小时的时间成本?老外的这句评价给出了答案。
外籍游客口中的“真诚”,藏在“鸡排哥”九年如一日的经营细节里,这些细节远比任何营销套路更动人。
他的“规矩”里全是体谅。坚持九年不涨价,学生凭证件购买立减1元,这份对老主顾的关照从未改变;每天下午4点半后不再接待散客,只为优先保障放学的学生能买到鸡排,这份与学生的约定他坚守多年;为了不让顾客白跑,他特意准备100张排队卡,还主动限量购买,哪怕只剩最后一块鸡排,也会留给排队最久的人。
他的“生意经”全是实在。面对镜头直言“炸不到位,我是不会原谅我自己的”,每天主动公开食材检测报告,坦言“钱可以赚多赚少但良心一定要有”;走红后拒绝MCN签约和直播带货的邀请,即便有人算出“直播一天能赚10万”,他也始终守着小摊,理由是“不想丢了做买卖的本分”。
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网友口中“6元鸡排,60元情绪价值,600元服务”的体验,也让等待从煎熬变成了期待。就像那位外籍游客所说,好吃的鸡排随处可见,但带着真诚温度的买卖却格外稀缺。
“鸡排哥”的走红常被归因于“流量运气”,但回溯他的经历便会发现,这份成功是九年积累的必然。
在成为网红前,他已在景德镇街头摆摊8年,双手布满二十年来炸鸡排留下的烫伤疤痕,那是日复一日辛劳的印记。他的幽默金句不是脚本设计,而是市井生活中对人情的洞察;他的经营原则不是营销技巧,而是对“良心”二字的坚守。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梅志罡所言,他提供的不仅是情绪价值,更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双向奔赴。
走红后的他更显清醒。面对“身家千万”的传言,他直言“就一套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连续8小时高强度工作累到说不出话,休息8分钟就重返岗位,只说“这是我的舞台”;被官宣为景德镇文旅推介官后,他没搞任何特殊,依旧穿着围裙在油锅前忙碌,坦言“我只是个平凡劳动者”。
当地城管为他成立2-4人专班维持秩序,周边酒店涨价2-3倍仍一房难求,这些侧面印证的不仅是流量热度,更是大众对真诚的集体认可。
从街头小贩到“国际网红”,从普通摊主到文旅推介官,“鸡排哥”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买卖本身。那位外籍游客苦等4小时后的一句“人更真诚”,不仅是对一份鸡排的评价,更是对一种经营哲学的认可。
在这个充斥着算法和套路的时代,我们见过太多转瞬即逝的网红,却唯独对“鸡排哥”这类人记忆犹新。从“拉面哥”到“咖啡阿姨”,再到如今的“鸡排哥”,他们的走红反复证明一个道理:人心是最大的市场,真诚是最好的品牌。
流量会褪去,排队会消散,但藏在鸡排香气里的真诚永远不会过时。正如“鸡排哥”所说,“平凡岗位做平凡事就好”。这份对本分的坚守,或许就是普通人最动人的成功秘诀。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