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桃花江的晨雾漫过新绿的堤岸,当城市的霓虹映亮平静的夜空,我们总会在这样的安宁里,与八十载前的那个清晨相遇——1945年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像一道穿透长夜的光,照亮了中华民族饱经创伤的土地。
14年,5110个日夜,从白山黑水间的孤勇抵抗,到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从青纱帐里的游击健儿,到正面战场的铁血将士,中华儿女用最朴素的信念筑起城墙:脚下的土地,绝不能让给侵略者。杨靖宇将军胃里的树皮草根,赵尚志腰间的最后一颗子弹,八女投江时的决绝背影,四行仓库前不退一步的呐喊……这些血与火淬炼的记忆,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基因。
如今的桃花江,早已不是当年战火阴影下的模样。两岸的美人窝里,姑娘们的笑靥比山花更艳;江畔的田畴间,稻浪翻滚成金色的海洋。可我们都知道,这每一缕炊烟的安宁,每一寸土地的丰饶,都浸透着先辈的鲜血。就像老人们常说的:“忘了过去的苦,就尝不出今天的甜。”
铭记,从来不是为了咀嚼仇恨,而是为了看清来路。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同胞告诉我们:国家强大,才有小民安康;那些用生命守护文脉的学者启示我们:文化不灭,民族就永远挺立。今天的“自强”,是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执着,是田野上种出中国粮食的踏实,是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岗位上的全力以赴。
站在八十年后的今天,桃花江的水依旧东流,带着岁月的回响。让我们以历史为镜,把“不敢忘”的警醒化作“向前行”的力量,让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和平,在我们手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因为我们深知: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更值得骄傲的未来。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