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个视频楼主说“我在楼下啃着2块钱的烧饼等着楼上400块一节课的她。2块钱我能吃饱,400块她不一定学会”。
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感觉很心酸,难受。但是评论区更扎心了。

“2块钱的饼是你想吃的,而400块的课不一定是她想上的”
“这应该算是没苦硬吃,不上这个课,200块钱带孩子吃顿肉,孩子心情好还长个”

“兜底还是托举,坚持还是放弃,真难”
“初三的那一年我也是啃着2元的烧饼,等着楼上800一节课的儿子,结果花了10多万,他只考了那点分,现在也算松了口气”。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补课”已经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一件必须有的事。父母省吃俭用,家里再困难也得把孩子的“补课”费挤出来。
01
为何现在的教育都逃不过“补课”?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我深刻感受到现在的教育好像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补课,这样孩子才能跟得上学习进度;孩子学习成绩不错,那就更要补课,争取更上一层楼。
甚至有一种只要钱到位,孩子的学习就有希望的错觉。
之前认识一个离异单身的妈妈,自己带两个孩子,每天要上班,每个月工资七八千左右。
他们家两个孩子每个月的补习班费用都得6千,她真的是眼睛都不眨下。可是前几天和她逛街的时候,她看到一件衣服,200多块。她试了很久,也挺喜欢的,最后还是没舍得买。
我说“你都多久没来商场了,而且好不容易试到一件自己喜欢价格也不贵的”。
她回答道“刚穿上去的那一刻好开心啊,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但是在试衣间看完价格后,想了想这价钱是我和孩子快一个月的生活费。这也可以给我娃多报一节英语私教课了,想想还是算了”。
她说给孩子补课一方面自己真的不会辅导,怕因为自己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她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补课,自己家孩子也得去,不然很焦虑。
所以为什么我们都陷入了补课的怪圈?因为大环境如此;因为我们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因为我们太怕因为自己会耽误孩子的未来……我们给自己和孩子设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和未知的焦虑!

02
那补课到底是“托举”还是“没苦硬吃?”
其实补课不仅仅是给孩子花钱,更多时候是需要父母的精力、耐心、时间都跟得上,这也是父母的一种“投资”心态。而且都希望这个投资是有回报的,一旦那么多补课费砸下去,却没有掀起一点点浪花,你还还能心平气和?
我家表姐的孩子初二的时候成绩中下,然后就开始补习,而且是找关系去才找特级教师补的,费用一个月大概四五千吧。就这样补了一年,初三普高都没考上,他们不死心,又复读了一年,又花了好多钱补课,第二年考上了普通的高中。
进入高中后,因为基础差依旧补课,一年将近快15万的补习费砸进去,结果孩子现在成绩只能说常常垫底,关键孩子还和父母对着干。补习经常不去,前不久还因为逃课被抓。
表姐夫妻两从最开始的期待到现在失望,他们说“早知道初三那年就给他上技校去,把钱存着以后再给他。”
父母倾尽所有,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要给孩子补课,这是“托举”还是“没苦硬吃”?我想用“赌徒的心理”来形容更贴切,毕竟在父母眼里,孩子只要有一丝丝希望都不会放弃;我们太怕孩子以后会过得不好。

03
没补课的孩子真的没有出路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教育是“不公平的”,毕竟不同的孩子能得到的教育资源差异性非常大。那么没补课的孩子真的没出路了吗?
2023年云南曲靖一中的文科状元李思雨,媒体采访中提到她的学习“几乎全靠学校”。曲靖一中的高三复习计划细致,老师会针对高考方向精准讲解,李思雨更注重课堂效率,课后通过自主刷题和总结错题巩固知识。
李思雨的母亲也说过,孩子从未上过校外补习班,时间主要用于校内学习和兴趣活动(如阅读、书法)。
2024年四川省高考问了689分的陈思颖,从未参加过校外补习,核心精力放在校内“深度阅读+项目式学习”。
李思颖班主任曾说过“思颖的文科素养完全是校内培养的,她的错题本不是抄题,而是用思维导图分析错误原因,比如政治选择题总错在‘经济生活曲线图’,我们就一起画了20张专题图,直到完全掌握”。
看吧,孩子不补习一样也能有好的成绩,父母“牺牲型”的补课托举有时候真的不是必须的。
比起补课,我们更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其实只要孩子真的想学,不用补课,高效的学习资源到处都有;而如果孩子不想学,砸多少钱下去都是没用的!
特别喜欢一句话“养育孩子,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扶一把,而非为了孩子牺牲自我”。现在这个时代,卷自己比卷孩子来得靠谱,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孩子自然也就顺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