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三伏天就要开始啦!炎热的三伏天怎么过?很多市民将空调、冷饮、西瓜当成三伏天的“解暑神器”,然而在中医专家看来,夏季过度吹空调、进食生冷都是在为身体健康做减法。怎么做才是三伏天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黎苗苗为大家支招。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腠理疏松之时,药物吸收效果最佳,是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黎苗苗医生解释说,夏天是唯一可以多出点汗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我们身体的毛孔会张开,通过出汗的方式,把秋天冬天收进来藏进来的各种湿毒、寒毒、热毒排出去,通俗地说就是把五脏六腑的垃圾全清理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在即将到来的秋天冬天收得进藏得住。
然而很多市民朋友因为怕出汗,反而窝在室内吹空调、吃冷饮,减少了外出活动,这样体感是挺舒服的,对健康却大为不利。“一年四季中,湿气在夏天更容易侵入人体,这主要是由过度吹空调、进食生冷、天气炎热潮湿等原因导致的。”黎苗苗说。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首先是充足睡眠仍困倦乏力,其次是大便黏腻冲不净、刷牙时恶心有痰、晨起小腿酸沉、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久坐不动、浴后不擦干、经常熬夜、嗜好肥甘厚味、贪食生冷等都是身体的“加湿器”,需要规避以上这些不健康的行为。
三伏天如何科学养生?首先是防暑降温,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做好防晒(戴帽子、涂防晒霜等),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室内注意通风,避免空调直吹或温度过低(建议26℃左右);雨天减少外出,避免淋雨,防湿邪侵袭;出汗后及时擦干换衣,保持衣物干爽;可适当运动,比如快走、瑜伽,促进排汗祛湿,但要避免大汗淋漓耗气。
夏季高温高湿易引发肠胃不适、热感冒等,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不吃隔夜或变质食物。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避免突然冷热交替,保持情绪稳定。
在饮食上,黎苗苗建议以清热解暑为主,多吃绿豆、西瓜、苦瓜、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可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少喝冰饮,以免刺激肠胃。湿气重易影响脾胃功能,可适量吃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时节,希望大家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午休,避免过度劳累,才能安然度过暑热天气。”黎苗苗说。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沈亚婷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