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因财务造假事件黯然退市的瑞幸咖啡,正在以令人意外的速度修复根基、重塑形象。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瑞幸以344.75亿元营收首次入围。这不仅是“洗白”的信号弹,也是其重返资本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上半年,瑞幸营收达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57%;扣非净利润则为17.89亿元,同比增长17.89%。这两项核心指标创新高,释放出公司基本面已全面回暖的信号。
门店方面,瑞幸国内门店数已突破2.6万家,超过库迪、星巴克和幸运咖在中国的总和。外卖订单、月活用户持续攀升,二季度月均交易客户数达9170万,同比增长31.6%,累计用户突破3.8亿。
在外界看来,瑞幸正处于一段少有的“顺风期”——营业利润增长、同店销售回正、直营门店利润稳定,扩张节奏也快得惊人:今年二季度净增门店2109家,远超原定全年4000家的目标。
这一切,让“瑞幸何时重返纳斯达克”再度成为资本圈热议的话题。
不过,回归之路并不平坦。最大阻碍仍是那段挥之不去的造假历史。
2020年,瑞幸自曝22亿元营收造假,随后被纳斯达克强制退市。造假期间的多次更换审计机构,也让其在合规层面留下“案底”。
目前,瑞幸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虽具备PCAOB注册资质,但在国际投资者心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才更具公信力。
而要重返纳斯达克,必须由PCAOB认可的审计机构出具报告。问题在于,瑞幸此前合作过的几家审计机构——包括安永、麦楷博平和香港中正达等——或主动退出,或已被PCAOB处罚。
2025年7月,中正达因在瑞幸审计中“证据不足,风险评估失误”被PCAOB永久撤销注册资格,更加剧了市场对其审计可靠性的担忧。
虽然瑞幸引入了曾有美股IPO经验的CFO安静,希望为重新上市铺路,但据接近瑞幸的投资人士透露,瑞幸尝试重新引入“四大”担任审计机构的努力并不顺利。
换句话说,审计问题仍是瑞幸IPO路径上的“第一道坎”。
如果难以引入“四大”,瑞幸回美上市希望渺茫,市场开始关注其是否存在“曲线救国”的可能。
一种备选方案,是先进行私有化,从粉单市场摘牌,再转向港股上市。这种方式能在避开美股监管高压的同时,为其资本化打开新通道。
不过,瑞幸当前估值已不低。截至2025年9月,其市值约为103亿美元,私有化溢价空间有限,对收购方而言资金压力巨大。
即便成功私有化,转赴港股也并非轻而易举。监管规则的差异、历史问题的清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依然是一道道门槛。
此外,瑞幸目前由PE机构大钲资本主导,持有过半投票权。这种“PE话事人”的股权结构,也给其资本化路径增加了变量。
PE机构本身背负LP的退出诉求,长期控盘并非最佳选项。但一旦放手,如何平衡控制权、发展与收益,也是一道难解的方程。
更现实的问题是:留给瑞幸“高光上市”的窗口,未必会开太久。
当前国内咖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再起。库迪、幸运咖甚至蜜雪冰城都在加速扩张,星巴克也在本土市场加码反击。
库迪在今年5-6月新增门店上千家,门店总数已超1.5万;幸运咖也在半年内门店翻番。更别提蜜雪冰城的强大供应链支撑,以及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本地化突围。
瑞幸虽然规模领先,但产品端缺乏新爆款支撑,“9.9元咖啡”价格锚点难以突破,增长逻辑若不能持续,估值预期也难言稳定。
此外,瑞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仍在早期阶段。截至2025年中,其国际门店仅89家,未实现盈利。
而若选择赴美上市,仍需满足数据合规、风控等一系列中美监管标准,挑战不小。
回望过去五年,从造假退市到门店爆发、业绩回暖,瑞幸的确走出了一段艰难的“自救之路”。
但资本市场从不健忘。重新上市,不只是把过去翻篇,更是对外界信任的重建。这需要更强的审计背书、更稳的财务表现、更清晰的治理结构——缺一不可。
瑞幸距离重新上市确实更近了,但能否迈出那最后一步,还需时间与更多努力来证明。
资本不会忘记过去,但也愿意为改变买单。瑞幸要做的,是证明这次是真的变了。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