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不少基民讨论“基金经理现在往哪加仓”,今天扒了下近期资金动向,有三个赛道算是当前的“加仓热门”,半导体、电力、新能源。不是随便猜的,咱把每个方向的底层逻辑捋清楚,帮大家看懂这波加仓的底气在哪。

进入2025年四季度,半导体行业的“冷冬”其实已经在回暖:全球芯片库存降到了近2年低位,国内新机型、AI硬件等消费电子出货量环比涨了15%,直接带起芯片需求。更关键的是国产替代,今年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给率比去年提了8个百分点,头部企业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二季度。
像部分聚焦半导体先锋标的基金选择加仓,赌的就是这个赛道的弹性:行业周期从“去库存”转向“补库存”,叠加政策对国产链的持续扶持,资金自然愿意提前布局这个“反转预期明确”的赛道。
有人会疑惑:电力怎么突然成了加仓方向?核心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逼出来的:
今年国内新能源装机量再涨20%,但风电、光伏的“间歇性”问题,得靠储能、特高压来补;加上四季度北方供暖、南方工商业用电高峰临近,电力的输送、调峰能力必须跟上。
最近国家电网的特高压新项目开工量比去年多3个,储能电站招标量直接翻倍,这种“业绩有确定性、政策有托底”的赛道,基金加仓其实是瞄准了“刚需缺口下的业绩增长”。
新能源不是炒了好几年吗?为啥还能加仓?因为2025年有新增量:
钙钛矿电池的量产线已经落地2条,转换效率比传统晶硅高5个百分点;欧洲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国内新能源车出口环比涨了12%;再加上储能配套、充电桩铺设的“补链需求”,这些都是老赛道里的新增长点。
基金不仅加仓、还愿意“加大力度”,本质是赌这些新催化能打开赛道的二次增长空间。
当然得说清楚:这些赛道逻辑再顺,也躲不开市场波动,半导体可能受海外政策牵连,电力会被煤价波动影响,新能源的技术迭代也有不确定性。基金加仓是机构的阶段性判断,普通投资者跟风前,得先摸准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别只盯着“短期大涨”的预期。
总结下来,这三个赛道能被盯上,核心是“基本面改善+政策托底+需求增量”的共振。后续想跟踪的话,看半导体月度出货数据、电力项目开工量、新能源技术落地进度,这些才是支撑行情的硬指标,觉得有用,就收藏起来吧!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