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今天刷到一则新闻,是艺人张馨予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穿短裙女性注意苹果零售店的玻璃楼梯存在走光的可能。张馨予称,自己目睹有男子行为可疑地“往上看来看去”。(如上图)
从爆出的现场照片来看,楼梯确实非常通透,如果从下往上看,的确会一览无余。(如上图)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公共场合是不是应该设计这么通透的玻璃楼梯?”
02
设计初衷
一直以来,苹果都遵循“少即是多”的极简美学,几乎所有的苹果零售店都是通透的大玻璃(幕墙)。除了苹果LOGO之外,看不到更多的装饰。
比如说上图的重庆苹果解放碑直营店,除了玻璃幕墙形成的一个透明筒体之外,就只有个咬过一口的苹果了。在灯光的作用下,显得格外的通透。
而从室内往上看的时候,周边的高楼大厦也变成了背景板,就连这个玻璃筒仿佛也消失了,苹果的logo却变得更加的醒目。
对苹果设计美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苹果”首次在中国关停直营店,难道“苹果设计美学”失效了?》
而这次发生争议的广州天环广场店,也是沿用了一贯的设计原则。(如下图)
从外部看,这就是一个发光的盒子,两层展厅显得非常的通透,一下子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呼应这种“极简之美”,室内的大楼梯也采用了玻璃材质,希望让巨大的结构构件能消失在空间中。
即使是人很多的时候,也能最大限度保持空间视觉连贯性,营造轻盈科技感。(如上图)
据说苹果采用玻璃楼梯还有深意,希望向消费者传递:苹果品牌“消除数字与物理边界”的理念。
不管是设计理念上,还是从空间营造上,亦或者是从成本造价上,苹果都试图让来到这里的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但唯独忽略了“公共场合”的隐私问题。
03
公众隐私
零售店作为一个公共场所,除了强调自己的品牌调性之外,其实更应该关注顾客作为人的尊严问题。
就像这样的楼梯,但凡是个设计师,都应该有点敏感度,确实很容易“走光”。
而且当顾客为此向苹果的店员反映情况时,得到的发聩却是:“反馈很少”、“本人未收到投诉”等,这到底是顾客对自己的隐私麻木呢?还是苹果的傲慢呢?
其实这种容易走光的玻璃楼梯设计,已经不止一次的出现在了苹果的零售店里,也不止一次的被投诉。比如说青岛的苹果零售店,就曾被称为“走光楼梯”。(如上图)
而且在社交平台也有用户吐槽,此类设计未考虑穿裙顾客的隐私,但整改呼声长期未获重视。
当然也有觉得这种设计没什么不妥的朋友,首先这类朋友多半是正人君子。所以觉得玻璃楼梯是对君子,而不是防小人的,因为小人是防不住的。
但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夏天,穿裙子走光的风险确实大。如果再碰到心怀不轨的人,那真的是细思极恐啊。
所以,苹果的设计师们是否考虑下“公众隐私”这个点呢?或者甲方们能不能也入乡随俗一下呢?
04
改进措施
从全世界的苹果零售店来看,这种玻璃楼梯几乎是标配,所以苹果在设计上妥协做改进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我只看到了一种措施,就是在踏步上做磨砂处理,使得踏步看上去不再是透明的。(如下图)
至于有些网友提出的将踏步之间的缝隙封闭这种改进法,我相信苹果是不会采纳的,因为这与他们的设计哲学完全背道而驰。
因为他们早年的第五大道店,虽然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也没有在缝隙间加任何东西。(如下图)
所以我认为:苹果大概率只会在管理上做文章。比如在显眼的位置增设提示标识,类似“穿短裙顾客请注意防护”等。
亦或者在楼梯下方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对于不自觉的或者居心叵测的人员要予以处理,以儆效尤。(如上图)
其实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消费者是会用脚趾头投票的,如果屡次发生这种不愉快的事件,大家可能也就不会去了。
05
结束语
根据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有义务为顾客提供安全、尊重隐私的消费环境。而苹果零售店当前这种设计显然做得还不够。
苹果的设计一直以“人性化设计”著称,如果放任公共场所隐私问题而不顾,就势必
会损害品牌公信力。只有主动整改,才是那个大家熟悉的“苹果”。
在公共场合的设计美学与“人的尊严”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优先呢?
#苹果#
#隐私#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