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惊人的相似:巴勒斯坦人的结局,中国史书早已有了清晰的记载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2025年9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家。

很快,几个国家重要领导人宣布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

这则消息公布再次将巴勒斯坦拉回到大众视角,也让人们再次聚焦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多年的恩怨……

一、农夫与蛇的故事

回顾历史,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曾经切身体会过“农夫与蛇”的故事,这也是他们如今与以色列水火不容的原因。

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了犹太人的第二次大起义后,统治者们制定了系统性政策,开始强制性将犹太人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此后,犹太人群体开始了长达1800年的全球大流散,他们的脚步遍布世界各地,欧洲、北非和中东都有他们的足迹。

远离故土的犹太人将对巴勒斯坦的思念化作了犹太民族的重要信仰,他们在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颂扬着“在耶路撒冷重逢”的歌词。

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传承,犹太人们对于耶路撒冷愈发的思念,他们想要重回故土。

19世纪末,欧洲地区对犹太人的迫害愈发猖獗,犹太知识分子们萌生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国家的梦想,他们开始倡议“犹太复国主义”。

那么建国是需要土地的,他们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犹太人生存的土地,兜兜转转,犹太人们决定重回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属于犹太人的国家。

从犹太人的角度来说,巴勒斯坦地区原本就是他们的故乡,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区是名正言顺的。

如果巴勒斯坦地区仍然是无主之地,犹太人的回归是名正言顺,可是,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了原住民。

在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几百年之后,阿拉伯人踏上了巴勒斯坦的土地,自此,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走到19世纪末。

当犹太人们要求回到巴勒斯坦地区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上千年。

除此之外,二战期间,犹太种族被法西斯主义迫害的时候,阿拉伯人迎接了一批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

自此,两个种族围绕着巴勒斯坦的土地,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武装冲突,巴勒斯坦地区的土地血流成河,无数的生命消散在这片土地之上。

二、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巴勒斯坦地区的惨剧历历在目,阿拉伯人的友善对待并没有换来以色列民族的善待,也让中国人想起了史书记载的一件相似的往事。

贞观四年,大唐名将李靖历经艰险,带领大唐军队击败东突厥,十万部众因此尽归唐朝管辖。

这批从突厥归顺的臣民何去何从,成为朝堂上众臣争执的重点。

有朝臣主张将突厥部落拆散,迁入内地州县教化,有朝臣认为突厥部落难以教化,要求分而治之,严加看管。

就在两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中书令温彦博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羁縻政策,保全突厥部落组织,下令让他们在河套地区安家,使其成为唐朝北方的屏障,再封赏突厥贵族。

唐太宗李世民思虑再三,选择了温彦博的方案,对突厥部落实行羁縻政策。

很快,这个政策就遭遇到了现实困境,公元639年,被授予中郎将的突利可汗之弟阿史那结社在宫中任职,居然利用李世民出巡时间联合众人发动叛乱。

阿史那结社的弑君之举让唐太宗李世民心中大骇,他决定实施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到底是对是错呢?厚待突厥是不是损害了唐朝子民利益了?

尽管李世民后来命令突厥部落搬迁至漠南,但是还是给李唐王朝埋下了祸患。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唐高宗继位,突厥部落蛰伏多年,仍然对已经覆灭的东突厥心生向往。

于是,公元682年,突厥贵族骨咄禄起兵反叛,自立政权,居然顺利复兴后突厥汗国,再次成为唐朝北方的巨大威胁。

骨咄禄在唐军内部任职多年,非常了解唐军战术,尽管唐朝曾多次派兵征讨,但是突厥军队“有利则战,不利则远遁”的政策并没有让唐军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自此,唐朝的北方边境再次陷入了与突厥长达数十年的敌对状态,大量的损耗李唐王朝的国力。

突厥人的内迁使他们顺利进入了唐朝的军事系统,大量经过训练的突厥精锐被积聚在将士麾下,终于在数十年后引发了那场覆灭唐朝的“安史之乱”。


参考文献:

1.《周书》《隋书》

2.《新唐书》《旧唐书》

3.《希伯来圣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历史   巴勒斯坦   史书   中国   惊人   结局   清晰   突厥   犹太人   犹太   唐朝   地区   阿拉伯人   以色列   东突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