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我是老慢支,每到入伏时节都会到市中医医院来贴‘三伏贴’。”
“我这老寒腿,空调房里待一天就跟泡在冰窖里似的!每到伏天就会看中医喝‘暖身茶’。”
一到伏天,酷暑难耐之际,越来越多市民就会选择凝结了千年智慧的中医独特疗法进行养生,守护夏日健康。
今年的7月20日,人们即将迎来“头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磨人”的时段,高温、高湿的天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暑气、湿气“偷袭”。中医强调,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是“冬病夏治”的黄金窗口期,但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暑、脾胃失调的高发期。那么,如何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下科学养生、预防疾病?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刘莎,从中医角度介绍了伏天养生需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跟着节气来科学养生调养,增强体质,安度伏天。
“三伏”调理好处多
“我是个老病号,夏天一到就烦躁、没胃口、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经中医诊脉调理后症状好转,现在每到夏季我就看中医进行调养。”60岁的王先生刚开始以为自己是“心火旺”,天天去药店买点清热的药吃,结果越吃越虚,后面还闹了胃胀气。目前他又进入调理季,整个人面色红润,精神十足。
“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又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人体驱散体内寒气的最佳时间,正是养生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好机会。”刘莎介绍道,三伏天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增强免疫力、祛除寒湿、调理脾胃、改善气血循环、预防冬季疾病、调节情绪、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睡眠质量。这些好处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为秋冬季节打下坚实基础,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
阳气旺盛,效果显著。从中医角度看,阳气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就像人体的“保护伞”。三伏时期阳气最盛,借自然阳气强化自身阳气,调养身体效果显著。
代谢加快,事半功倍。三伏时期人体的毛孔张开,腠理开泄,此时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开启“高效运转模式”。如果此时借阳气之势祛寒、邪湿等,就像开了加速器,事半功倍。营养会吸收更快,体内的“垃圾”也会驱散得更快。
扭转体质,关键时机。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的人群,平时被寒湿气侵体,寒湿难除,但是如果抓住三伏阳气鼎盛之时的时机,借天时之力温阳祛寒、益气除湿,就能有效纠正体质偏差,恢复身体健康状态。
养生方法要对症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三伏天最易生病也最养人,“养对了”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养不对”还可能会落下病根。
李阿姨是位退休老人,平时非常注重养生。三伏天一到,她就开始了自己的“养生大计”。每天早上,她会喝上一大碗热腾腾的姜茶,认为这样可以温阳祛寒。渴的时候,会把冰镇绿豆汤当水喝,来消暑解渴。为了减肥和保持健康,她还用蔬菜和水果完全代替正餐。不久后,李阿姨就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了头晕、乏力、胃痛等症状。她不解地去医院就诊。
“三伏天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特别注意这个时期的养生,希望能够健康度过酷暑。”刘莎说,但有时候一些看似养生的做法,作用却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养病”的行为。三伏天养生要避开下面这些误区:
过度温阳。很多人认为“冬病夏治”,就应该多吃温阳食物,以此来增强体质。殊不知,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
三伏天本就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再过度进补温阳食物,容易导致体内阳气过盛,出现上火、失眠、烦躁等症状。
过度锻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认为,夏天出汗多,所以锻炼效果更好。
刘莎说,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体散热能力下降,过度锻炼容易导致体温过高,引发中暑、热射病等危险情况的出现。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此时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轻微出汗就好,不宜运动量过大。
过量喝绿豆汤。三伏天,很多人把绿豆汤当成了“神药”,每天大量饮用。虽然绿豆汤确实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但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而且,长时间大量饮用绿豆汤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只防暑不防寒。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室内外温差大,加上长时间吹空调,人很容易感冒、患关节炎等疾病。
空调温度最好跟外面温度相差不超过8℃。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吃冷饮吹空调,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功能。
雨后凉爽去锻炼。夏季暴雨过后,往往比较凉爽,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锻炼,但是雨后出门锻炼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暴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空气中的湿度其实会加重,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现胸闷、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有可能是湿热交杂引起。想要祛湿,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雨天潮湿,建议减少外出活动。
出汗后洗冷水澡。伏天出汗后,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冲个冷水澡,以为这样能快速降温。其实,出汗后立即冲冷水澡,会导致毛孔急剧收缩,汗液无法排出,容易引起感冒、肌肉酸痛等问题。而且,突然的温度变化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建议洗温水澡,具体水温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即35℃—37℃。
蔬果代替正餐。为了减肥或者觉得夏天胃口不好,有些人选择用水果、蔬菜沙拉代替正餐。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减少热量摄入,但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单纯食用蔬果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反而不利于减肥。
顺时养生有讲究
“三伏天就要来啦,感觉自己就像被放进了蒸笼。”
“出门5分钟,出汗2小时。”
“最近运城的天气简直热到离谱。”
人们纷纷抱怨被高温天热得心情烦躁、食不香寝不安。
“这波持续的高温,加之接下来的伏天,不仅让人直呼‘遭不住’,也暗藏健康风险。”刘莎说,这段时间,养生、防病、避暑,全都得提上日程,马虎不得。她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了三伏天养生的“黄金法则”。
起居有常,顺应阴阳。刘莎介绍道,中医讲究“顺应天时”,三伏天昼长夜短,晚上可以适当晚睡,但不要超过23点。早上5点—6点跟着太阳一起起床,让阳气跟着自然节奏升发。
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凉爽,建议睡前半小时关空调,开窗通风。如果怕热,可以用空调扇搭配薄被,既凉快又不伤阳气。中午11点—13点是“心经当令”,这时候小睡20分钟—30分钟,能快速恢复精力,让下午工作更有劲儿。
饮食清淡,健脾祛湿。三伏天里,人体出汗较多,不仅损耗津液,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三伏天脾胃最弱,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
适度运动,以“慢”为宜。虽然三伏天气候炎热,但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依然不可或缺。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避免在中午烈日下锻炼。时间选上午10点前、下午6点后,避开“日光毒”时段;强度要“慢”,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游泳都是首选,轻微出汗即可,别累到喘不上气。
补水要及时,运动时每15分钟喝两口温水,不要等渴了再喝。
“冬病夏治”,调理黄金期。三伏天的高温,正是“以热驱寒”的好时候。中医“冬病夏治”就是利用这时候的阳气,通过穴位贴敷、艾灸等方法,驱散体内寒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常见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痛、关节炎等。如果您有相关疾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情志调摄,心态平和。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闷在屋里吹空调、堵车时看导航、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些场景特别容易让人“炸毛”。中医认为,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失调。
因此,在三伏天要特别注重情志调整,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读书、绘画等方式放松身心,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也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释放不良情绪。
刘莎提醒,三伏天养生需要我们从起居、饮食、运动、治疗和情志等多个方面综合调理,顺应天时、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在炎热的夏季保持身体健康,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 魏 濛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