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旅游:马斯特里赫特老城观光记(图)

众信国旅《世界拼图 春日寻芳:欧洲荷比卢》之旅,在结束了纽南的行程后,前往欧盟诞生地的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老城。由于这座城市靠近比利时和德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多元的文化氛围。

荷兰菲利普大厦(摄影:冯赣勇)

2025年4月28日9:20,团队从驱车从埃因霍温出发,途中经过了著名的荷兰电器菲利普大厦后,驶抵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首个景点:圣彼得要塞与地下洞穴探秘。

洞穴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团队走进这座位于荷兰东南部的城市,仿佛步入了历史与文化交织的奇妙画卷。这里不仅有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宏伟壮观的教堂,还有着隐藏在地下的神秘洞穴,宛如一座等待发掘的宝藏。

洞穴景区外留影(摄影:秦楠)

大家怀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开启了这场探秘地下洞穴的奇妙之旅。在一位白头发颇有绅士风度的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进入漆黑一团的洞穴,靠着前、中、后的三部手电引领漫步前行。

与讲解员留影(摄影:蔡琪)

走进洞穴里他介绍说,这些地下洞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那时的人们为了获取一种由砂岩和石灰岩组成的岩石建筑材料--泥灰岩,对圣彼得山进行了挖掘。经过漫长岁月的雕琢,逐渐形成了如今这座庞大而复杂的地下洞穴网络。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洞穴曾被赋予了多种功能。

洞穴入口(摄影:冯赣勇)

18世纪,这里曾是与法国军队地下战斗的战场;战争时期,它们成为了人们躲避战乱的避难所;甚至还曾为罪犯提供过藏身之处。在二战期间,洞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这里躲避德军的袭击,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也被藏于此处,得以保存。

走进洞穴(摄影:冯赣勇)

如今,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洞穴中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条通道,似乎都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洞穴内探秘(摄影:冯赣勇)

当人们踏入洞穴的那一刻,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讲解员说,这个洞穴内的温度常年保持在9 - 10摄氏度,即使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随着缓步行进,入口处的光线逐渐被黑暗吞噬,四周变得安静极了,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在洞穴中回荡。

洞穴内壁画(摄影:冯赣勇)

大家沿着狭窄而蜿蜒的通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只见墙壁上,古老的挖掘工具痕迹清晰可见,那是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见证。有些地方还能看到当年挖掘工人留下的彩绘壁画,虽然色彩已经有些黯淡,但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这些壁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有的则展现了他们的信仰和传说。

洞穴深处一角(摄影:冯赣勇)

在洞穴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镶嵌在岩石中,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记录了地球漫长的演化历程。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数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各种海洋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岁月的变迁,海洋逐渐退去,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化石,成为了我们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窗口。

洞穴内留影(摄影:韩秀玲)

继续深入洞穴,我们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大厅。这里的空间开阔,顶部高高隆起,仿佛是一座天然的地下宫殿。大厅的地面相对平坦,四周的墙壁上闪烁着微弱的灯光,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围。

洞内的广告画(摄影:冯赣勇)

在这里,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洞穴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片地下世界的魅力。

动物图形石刻(摄影:冯赣勇)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洞穴中的生态环境也十分独特。由于长期处于黑暗和潮湿的环境中,这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系统。一些适应了这种环境的生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如蝙蝠、盲眼昆虫等。

洞穴布局图(摄影:冯赣勇)

它们在黑暗中生活,发展出了独特的生存技能。比如蝙蝠,它们利用超声波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在洞穴中自由地穿梭飞行。当我们在洞穴中行走时,偶尔能听到蝙蝠发出的吱吱声,仿佛是它们在与我们打招呼。

洞穴内画作(摄影:冯赣勇)

在探秘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挑战。洞穴中的通道狭窄而曲折,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弯腰或侧身才能通过。而且,由于地面潮湿,有些地方比较滑,需要格外小心。但是,正是这些挑战,让这次探秘之旅,变得更加刺激和有趣。

洞穴外景色(摄影:冯赣勇)

走出洞穴,阳光洒在身上,人们好似从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回到了现实生活。这次马斯特里赫特地下洞穴探秘之旅,让人收获颇丰。大家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还感受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智慧和勇气。

老城建筑一角(摄影:冯赣勇)

当日11:15,团队来到了当天的第二站:马斯特里赫特老城观光。马曼曼介绍说,这里4世纪始建,曾被凯尔特人居住,后成为罗马城市。在中世纪,马斯特里赫特成为早期基督教主教管区,在基督教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老城街景(摄影:王珏)

1673年被法国军队占领,1679年重回荷兰统治;1815年成为荷兰联合王国一部分;1830年在荷兰与比利时的分治中,最终于1839年归属荷兰。1944年成为首个被盟军解放的荷兰城市;1976年成为Euregio Maas-Rhine的一部分;1992年,欧盟在此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使其声名远扬。

老城雕像(摄影:冯赣勇)

走进马斯特里赫特老城,首先看到广场上的一幅雕塑。这是由荷兰雕塑家奥古斯特•盖斯(Auguste Geysels)创作的雕塑作品《被破坏的圆》,该雕塑采用抽象表现形式,以扭曲变形的形态打破传统圆形的规整,可能意在引发人们对破坏与重塑、完整与残缺等哲学命题的思考 ,其材质可能是青铜,放置在基座之上,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了艺术氛围和文化内涵。

地标前留影(摄影:蔡琪)

接着漫步不远就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地标,大家纷纷在此留影。接着,沿着大路前行,不多久,就看到了荷兰最古老的圣塞尔法斯大桥,它横跨马斯河,静静诉说着城市的历史。

广场上的市政厅(摄影:冯赣勇)

过了桥来到城市中心的福莱特霍夫广场,这里热闹非凡,周围环绕着各种商店和餐厅。广场上的市政厅建筑风格独特,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圣母圣殿教堂(摄影:冯赣勇)

首先来到城中的圣母圣殿教堂观瞻。远远地便望见了圣母圣殿教堂那宏伟的身影,它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教堂矗立在Vrijthof广场上,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中世纪画卷。

走进教堂(摄影:冯赣勇)

走近教堂,其外观的壮丽令人惊叹,罗马式风格的建筑主体,以磨石砂砾和大理石筑成,墙壁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彩色玻璃窗(摄影:冯赣勇)

步入教堂内,只见高高的白色天花板和大型彩色玻璃窗让人眼前一亮。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在地面上形成五彩斑斓的光影,如梦如幻,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教堂内装饰(摄影:冯赣勇)

教堂内的罗马式雕塑装饰美轮美奂,人物的神态、服饰等细节都刻画得极为精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

走进老城街巷(摄影:王珏)

离开教堂向东穿街走巷,就来到了市中心的一栋黄色建筑的天堂书店。其前身是拥有近800年历史的多米尼加教堂。教堂建于13世纪,18世纪末被拿破仑攻陷后荒废,此后曾被用作仓库、存档室、单车停放处等。2002年,瑟莱克斯连锁书店对教堂进行改建,于2006年11月开业。

走进天堂书店(摄影:冯赣勇)

这座于2007年荣获Lensvelt室内建筑师大奖,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上最漂亮的书店,由阿姆斯特丹建筑事务所Merkx+Girod设计,将其现代元素与哥特式建筑风格完美融合。教堂庄严凝重的氛围与书局的主题相得益彰。

书店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书店内有一个三层楼高的黑色钢制书架,从地面延伸到教堂顶部石拱处。教堂唱诗班的地方改成了咖啡休息区,阅读书桌设计成十字架造型,十分独特。

书店书籍(摄影:冯赣勇)

书店内大部分书是荷兰语的,也有小部分英文书籍,还有其他语种书籍。书店不定期举办活动,还设有咖啡店,读者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享受阅读的乐趣。

老城用餐留影(摄影:马曼曼)

在马斯特里赫特,一定不能错过当地的美食。这里堪称荷兰的美食之都。为此,马曼曼特意为团队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老城Brand BIER西餐厅用了一顿风味独特的牛排午餐,之后,驱车前往比利时列日老城,进行下一个新行程。(图文:冯赣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旅游   马斯   特里   荷兰   洞穴   教堂   地下   书店   城市   讲解员   独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