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措手不及,美农愤怒抗议:中国不买,罪魁祸首是特朗普关税

九月的美国中西部,金灿灿的大豆照例堆满了收割机前的卡车,但农民的脸上却没一点丰收的喜色。

伊利诺伊、艾奥瓦这些传统农业大州,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泥土的香气,而是一种压抑的焦虑。

从2025年5月开始,中国对美大豆采购量骤降至“零”,创下近三十年来的历史新低。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停购”,却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对特朗普政府重启对华关税政策的精准反击。

美国农民的怒火随之炸裂,抗议潮一浪高过一浪,白宫则显得手忙脚乱,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关税这把“双刃剑”,如今狠狠割在了自己的老底子上。

三十年首次“零采购”

从数据上看,这不是小打小闹。《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都确认,自2025年5月起,中国停止了一切来自美国的大豆进口。

要知道,在贸易战前的2016年,中国一年要从美国买走价值高达140亿美元的大豆。而如今,数字直接归零。这种“历史性断层”,让美农的仓库满了,口袋却空了。

这波停购并不是冲动之举,而是一记有备而来的“组合拳”。此前,中方已陆续对美方高科技产品实施反制性关税,同时对关键矿产资源出口设限。

这一次选择大豆,既是经济层面精准出击,也是政治层面“打到点上”。乔治城大学教授马克·布施就指出,中国在2018年的贸易战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这次出手更为老练,目标清晰,节奏掌控得当。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被动挨打,而是迅速切换供应路线。短短几个月内,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订单激增,中国买家甚至直接前往拉美田间地头谈合作。

美国大豆在全球市场的“独宠”地位,眼看着被南美取代。这不仅是一次采购路线的调整,更是供应链结构的一次深层重塑。事实证明,谁才是“不可替代的”,市场说了算。

丰产不丰收

让中国不再买美豆的,是关税;让美国农民破防的,也是关税。伊利诺伊州的农民约翰·达菲今年收成不错,可他却说:“种出来的豆,没人要,还不如不种。”

这不是个别人的抱怨,而是整个农业带的集体焦虑。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暴跌53%。这不只是大豆问题,是整个农业出口链条被连根撼动。

农民不是经济学家,但他们懂得怎么算账,也知道谁该负责。这一次,他们把怨气毫不掩饰地撒在了特朗普政府头上。


特别是那些核心产区——伊利诺伊、艾奥瓦、内布拉斯加——这些地方一向是共和党的铁票仓,但现在,农民的抗议声浪愈演愈烈,直接冲击了白宫的政治神经。

农民的“痛感”会通过游说团体迅速传导到国会,再从国会压回白宫。这不是简单的出口损失,而是一次政治压力测试。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内部风暴,白宫显然没准备好。内部消息称,特朗普团队对中国“零采购”的反应“措手不及”,甚至一度无法确认消息的准确性。等到农民抗议上街,农业游说团体发声反对关税时,白宫才开始仓促应对。

特朗普提出的新一轮农民补贴计划,试图用“关税收入”来弥补损失。但这套说法,农民早就听过,而且听得够多了。

2019年那次,他也发了补贴,结果呢?豆子卖不出去,补贴还不够成本,反倒帮巴西抢走了市场份额。托德·梅因就直言:“补贴是止痛药,不是解药。”

失去中国,美国大豆的长期滑坡

眼下的危机,也许只是个开头。就算今天中美突然握手言和,农民也回不去几个月前的状态了。

明尼苏达州的达林·约翰逊说得直白:“今年的收货窗口已经错过了,现在谈协议,有点像给过期牛奶贴个新标签。”现实很冷酷,市场不会等人,更不会等政治解决方案。

更棘手的是,美国农产品早已被打上了“不可靠供应商”的标签。从芯片到大豆,中国看得很清楚:只要政治风向一变,美国就可能卡脖子。这种不确定性,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地方。

供应链专家卡梅伦·约翰逊指出,中国现在的战略,是确保所有关键物资都有“备胎”,最好能“自给”。一旦这种想法变成现实,美国农产品就很难再“重回主场”。

而且,中国和南美的合作正在“固化”。一旦南美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协定把大豆出口稳定下来,美国就很难插得进来了。

大豆市场不像快餐,不是你今天便宜就明天换供应商的生意。一旦合作关系成熟,改起来不仅成本高,还涉及政治信任。

换句话说,美国可能永久性地失去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豆买家。

更深一层,这还是地缘政治的一盘棋。中国加强与巴西、阿根廷等“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只是为了大豆。

这背后是对抗美方“去中国化”战略的反向布局。美国和巴西关系紧张之际,中国这波“大单”送过去,不仅巩固了大豆供应,还加深了与拉美的战略黏性。

美国一边搞脱钩,中国一边搞抱团,谁更懂得下棋,一目了然。


结语

从2018年到2025年,特朗普政府反复挥舞的“关税大棒”并没有打疼中国,反而伤了自己。美国农业原本是出口最强的板块之一,如今却成了最先被反噬的牺牲者。这不是个案,而是单边主义政策的通病。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说得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方取消不合理的对华关税,恢复正常贸易条件。这话并不复杂,听懂了也不难做。但关键是,美国愿不愿意“放下刀”,重新坐下来谈。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风暴,不仅吞噬了一个收成季,更撕裂了一个长期合作的市场格局。美国农民正在为白宫的强硬姿态买单,而美国的国家信誉,也在一车车滞销的大豆中,跟着一起腐烂了。

信息来源:美国豆农遭遇“毁灭性打击”:就算和中方达成协议,也赶不上今年的收获季了——2025-09-28 12:00·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财经   罪魁祸首   白宫   关税   措手不及   中国   抗议   愤怒   美国   大豆   农民   巴西   政治   伊利诺伊   南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