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瑞士,这个向来以“中立”这块金字招牌,吸引到了全球无数“避险资产”的发达国家。

曾几何时,他们不问资金来源,不过问国际大事,成为了全球避险资金的乐土。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瑞士罕见地抛弃了中立态度,不惜替美国出头一口气冻结了俄罗斯大量资产,这块金字招牌也在逐渐倒塌,继而引发了瑞士金融行业的地震——金融巨头瑞信银行濒临倒闭。


谁知道,特朗普下台后,并没有惦记瑞士的“拔刀相助”,反而是在8月份给瑞士打出了一记重拳:对手表等瑞士奢侈产品征收39%的关税。

如今的瑞士,恐怕会在乌克兰倒下之前,第一个先叫苦连天的国家,真是应验了那句“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俗话。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瑞士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混到今天这般田地?


01世界财富“保险箱”

世界上有很多弹丸小国,虽然他们难以打造出大国那种全产业链的经济模式,但是却能发挥各自的长处,挤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比如新加坡,凭借港口红利和美国庇护,成为了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再比如日本,当年战败后,意外碰上朝鲜战争爆发,喜提大量的美国后勤军需订单,为战后经济复苏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瑞士这个国家,地处阿尔卑斯山脉下,国土面积仅有4万多平方公里,虽然风景优美,又有着传统的精密手表行业作为支柱,但是想要在世界中位于不败之地,不被大国吞噬,也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瑞士人很聪明,在经历了多次世界混战之后,它终于明白要么找靠山,要么成为世界道德标杆,才能让国家获得长久的稳定外部环境。

瑞士选择了后者,成为世界上最早宣布“中立”的国家,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国际纠纷、战争协调会议都会在瑞士境内召开,比如著名的日内瓦。


因此,瑞士长期以来凭借着“中立”这个金字招牌,谁也不得罪的“老好人”口碑,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任,尤其是那些需要政治避险的资金。

02把“客户隐私”写进法律

政治避险是何意呢?

往好的层面来说,比如一个国家担心自家的货币受经济危机影响而贬值,但和美国的关系又不太好,怕被美国冻结,因此为了避免资产缩水,他们就会放在一个中立国家的银行里面。


而对于私人来说,有一些可能来路不明,甚至是不义之财担心被自己的国家查处,也会去国外找一个不问来源,不参与任何国家事务的银行。

甚至在193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士还把“客户隐私保密”的要求,写进了法律条文里。

这套体系为全球黑白两道的富豪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财富避风港,无论是战争时期的动荡资本,还是和平时期的隐秘资产,都纷纷涌入了瑞士。


到20世纪末,瑞士已成为全球财富大管家,而苏黎世和日内瓦这两大城市也都挤入了全球金融中心前列,掌管着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私人财富。

03 自砸招牌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年,乌克兰都还没倒下,没想到瑞士金融却迎来了史诗级的信用坍塌。

欧盟宣布对俄罗斯资产进行冻结,瑞士也紧跟其后宣布冻结俄罗斯一小部分资产。


不过那时候,瑞士还算比较硬气,乌克兰曾经要求瑞士移交第一批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但瑞士却拒绝了。

可是从2023年开始,也不知道是瑞士扛不住西方的压力,还是什么原因,开始大规模冻结俄罗斯的资产,截止到今年为止,俄罗斯已经被瑞士冻结了84亿美元。

瑞士这一做法,使得世界各地的富豪都大跌眼镜,尤其是俄罗斯籍的富豪,都开始意识到一个真相:瑞士并非完全中立,关键时刻自己的资金也可能被美国查得个底朝天。

于是,从瑞士放弃中立原则,在俄乌冲突这件事上站队美国阵营开始,这几年,世界一众富豪纷纷把资金从瑞士转出。


瑞士很快就遭到了反噬,一边面对大量出逃的资金无能为力,一边又要掏钱支援乌克兰,这不仅掏空了瑞士的信用,也掏空了国家财富。

2023年,瑞士的第二大银行因为洗钱、基金爆仓等各种负面事件缠身,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虽然说,后来是瑞银集团出手收购了瑞信,避免这个瑞信这家拥有百年基业的金融巨头就此消亡,但瑞银自己的日子本来就好过,为了救活瑞信勉强掏出了30亿瑞郎。

在瑞银集团完成了这次“世纪收购”后,在当年第三季度净亏损高达60亿人民币。


瑞士金融行业的地震,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瑞士人对国家变相介入战争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

2024年,许多瑞士人纷纷走上街头,要求瑞士政府退出对俄罗斯的制裁,重塑“永久中立国”这张金字招牌。

但是,瑞士政府却认为,冻结俄罗斯资产只是为了避免战争扩大,而不是介入战争。

可是,这样的理由显然堵不住悠悠众口,毕竟瑞士早就把“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这句话写进了他们的法律之中。

如今,瑞士丢失的信用还没重新找回,却被美国宣布加征关税,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为当初放弃“中立”的决定而后悔?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瑞士联邦主席:对俄实施严厉制裁,并不意味着瑞士放弃中立

2、参考消息:俄媒:瑞士13万人联署“中立倡议”,或退出对俄制裁

3、证券时报:世纪收购“后遗症”?瑞银第三季度亏损近60亿

4、海外网:乌总理提议用俄富豪被冻结资产重建乌克兰,瑞士拒绝移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财经   瑞士   乌克兰   金融业   没想到   俄罗斯   美国   资产   富豪   国家   金字招牌   战争   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