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对福建90后夫妻火了!结婚14年连生6个儿子,更惊人的是,如今竟还想拼第7胎。
更夸张的是这家人一顿能消灭500个水饺,最大的娃一顿能炫70多个。丈夫直言说,梦想在将来他的6个儿子各生6个娃,凑齐36个孙子辈。
这疯狂的生育计划背后,藏着怎样的家庭密码?他们如何扛住上海千万级养娃压力?
想在上海养育6个孩子,背后的经济实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夫妻居住的八百万豪宅,就是按首付30%计算,每月房贷超3万元,再加上物业费等杂费,住房成本只会居高不下。
饮食方面就更加夸张了,一顿要包 500 个水饺,最大的孩子能吃七十多个。吴先生透露,平均一天他们家光是买菜开销就高达上千元。
她们一家光饮食一个月都近乎2万,那一年下来就是 24 万。随着孩子长大,这笔费用还在不断地攀升。
孩子们的教育开支堪称“吞金兽”:6个孩子全部就读在私立学校,每年学费总计七八十万,再加上一些兴趣班、辅导费一类的,一年下来光教育投入轻松破百万。
信息来源:90后夫妻生了6个儿子,“本身想要女儿,没想到又是儿子。”
若是要按上海养娃平均成本计算,想把6个孩子抚养成人就得高达600多万,到未来孩子们结婚购房那更是天文数字了。
“葫芦娃”大家庭
其实吴先生和妻子俩人最开始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两个本来是在福建莆田同一个村子里长大,是旁人眼中“从小好到大”的青梅竹马。
这份深厚的情谊一路延续,直到后来他们又一起考上了上海大学,成为了同班同学。在大学的时光里,他们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毕业后,两个人顺理成章地留在了上海打拼,2011年夏天,两个人选择在上海领证结婚,他们租了一套 60 平米的老房子定居下来。
那时,小两口的日子简单而温馨,起初小两口只是想生一儿一女凑个 “好” 字,却没料到命运对他们两个另有安排。
2013 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儿子。初为人父母的喜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想着再生一个女儿,实现 “儿女双全” 的梦想。
可命运似乎在和他们开玩笑,2015 年第二胎出生,依旧是个儿子。但他们没有放弃,想着也许第三胎就能如愿。然而,2017 年第三胎呱呱坠地,还是个男孩。
此时,他们的心态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但骨子里的执着让他们决定再尝试一次。2019 年,第四胎还是儿子,而第五胎更是带来了双倍的 “惊喜”—— 一对双胞胎儿子。
就这样,原本简单的“儿女双全”梦彻底跑偏,家里一下子多了 6 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组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6个小老虎”之家。
也有人打趣地称他们为 “葫芦娃” 大家庭 。及时面对着已经拥有了6个儿子的大家庭,但是夫妻俩现在还计划着想再生第七胎。
现在他们这个由8口人组成的大家庭,在日常里生活里已经是充满着此起彼伏的声响,从清晨到深夜,忙碌从未停歇。
从早上五点半开始,妻子便已在厨房忙碌起来,为孩子们准备早餐,煎鸡蛋的滋滋声、牛奶沸腾的咕嘟声交织成晨曲。
六点半挨房叫醒孩子;送完孩子上学,又马不停蹄打扫满屋狼藉。吴先生白天跑物流业务,晚上回家还要加入“战斗”。
洗澡时间堪称是“军事化管理”:按年龄排号洗澡,吴先生拿手机当 “哨子” 维持秩序,浴室里水花与笑声齐飞。
辅导作业时,夫妻俩还得分头行动,既要解答数学题,又要安抚写不出作文的孩子,还要调解兄弟间的小摩擦。
但辛劳中还是有许多甜蜜的时刻:孩子手绘的生日贺卡、满分试卷带来的全家欢腾、兄弟间自发的互相照顾,都让夫妻俩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信息来源:男子91年的但有6个儿子?“二胎想要女儿,没想到还是儿子”
吴先生说:“每天推开家门,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再累都烟消云散。”
这一家人的故事在网络掀起了许多波澜,评论区呈现出了鲜明对立。有人惊叹:“在上海养 6 个娃还上私立学校,这经济实力太硬核!”
也有人羡慕“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独生子女根本体会不到。”
质疑声同样尖锐:“6 个孩子能兼顾教育质量吗?”“生这么多是否只顾自己意愿,没考虑孩子未来?”更有人直言不解:“都 6 个儿子了还要生,难道不怕将来压力吗?”
中性评论则聚焦多元生活选择:“只要养得起、教育好,外人不必置喙”“这家人的勇气值得佩服,换作是我绝对不敢”。这场讨论折射出当代人对生育观念的巨大分歧。
面对外界议论,夫妻俩始终保持坦然。吴先生坦言,自己从小在多子女家庭长大,深知手足情深的珍贵:“我就想让孩子们有个伴,长大后互相扶持。”
妻子补充道:“我们确实想要个女儿,但无论生男生女,都会一样疼爱。”谈到轰动网络的“36 个孙子”计划。
吴先生眼里闪着光:“等 到6 个儿子各自成家,每家生6个孩子,就是 36个孙辈。到时候一大家子团聚,那场面想想就开心。”
这份对家族兴旺的憧憬,让他们夫妻俩对未来充满动力。夫妻俩表示,虽然每月开销巨大,但两个人齐心协力经营事业,有信心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
“别人追求二人世界,我们享受儿孙绕膝,幸福本来就有很多种模样。”
我们从这对夫妻的故事当中看出了当代社会生育观念的多元化。有的人追求丁克自由,有人坚守优生优育,而他们选择用多子女家庭书写生活答卷。
在这个包容的时代,生育选择本无对错。只要不违背法律伦理,能为孩子负责,每种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
正如网友所说:“我们或许不理解,但可以选择祝福。”你如何看待这个 “葫芦娃” 大家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探讨幸福的多元形态。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